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001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粤卫案函〔2018〕91号
省委组织部:
我委对省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001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是:
我委赞同代表提出的关于应更大力度地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的招才引智育智的建议。近年来,我省积极加强粤东西北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培训培养、人才帮扶等方式不断加强粤东西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推进卫生系列职称评审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卫生职称划分为基层和非基层两类,基层职称按照县级、乡镇和社区进行分类评价,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重点考核基层服务水平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完善职称晋升路径,多渠道扩大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逐步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培养体系,给予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一定的政策倾斜,增强基层岗位职业认同感。
二是推进卫生行业薪酬制度改革。出台《广东省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实施方案》,选定惠州市作为我省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意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由基层医疗机构自主确定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自主确定分配方式,并向基层一线、业务骨干等重点人员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
三是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将边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纳入乡镇工作补贴统一实施,并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2018年省财政对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按编制核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费补助经费。省财政按照实际编制数,对经济欠发达地区14个地级市及江门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按照每人每年1.2万、1万元的标准核拨事业费。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14个地级市及江门恩平市的村卫生站医生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行政村2万元,吸引医务人才到村卫生站工作。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为经济欠发达地区14个地级市及江门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的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2个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省财政对每个特设岗位每年补助6万元,吸引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四是积极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将相应专业列为急需紧缺专业,联合多部门开展多场专项招聘,将相应岗位设置为直接面试岗位,以加大相应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大力补充粤东西北地卫生人才队伍数量。
五是实施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产科和儿科医生培训等,2017年开始每年为粤东西北地区培训培养5080名全科医生、1000名订单定向本(专)科医生、1000名产科医师和助产士及360名儿科医生,三年预计为基层培养2.2万余名医务人员。
六是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填洼计划”。在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村(居)计生专干中选择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能坚守基层的卫生计生人员开展轮训。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管理和业务骨干人才队伍,补足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短板,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七是实施县级医院“三羊”培训计划。2017年开始对县级医院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进行培养培训,通过3-5年的时间培养一批县级人民医院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医院优秀管理人才。通过提升学科带头人临床技术水平、改善学历职称结构,加强县医院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提升管理干部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改善学历职称结构,以推进县级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八是启动“千医下百县”工作。2017年开始选派城市三甲公立医院不低于5%的中级职称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到县级医院工作,即不少于1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支援100家县级医院;选派人员中,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比不低于80%。全省所有城市三甲公立医院与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选派的人员到县级医院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工作时间计入职称评审条件。帮助提升县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城市三甲医院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
九是组织实施卫生人才智力扶持山区工作。自2005年开始,省卫生计生委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实施“卫生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每轮帮扶从省部分三甲医院、医学院校和珠三角地区卫生计生局中选派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分别到全省51个山区县医疗卫生机构挂职服务。2005年第一批帮扶以来,先后从67个三级甲等医院、医药院校选派了九批共374名支医队员奔赴全省51个贫困山区县帮扶。其中有博士83名、硕士126名、本科16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54名、中级职称120名。各支医队员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特别是在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升了受援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真正达到了受援医院得发展、支医队员得提高、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使帮扶计划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惠及山区群众的民心工程。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推进运行新机制,增强粤东西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吸引力,让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招得进,留得住”:一是推动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明确基层机构可不实行收支两条线,允许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持公益一类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二是推动实施人员“县招县管镇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推动基层医务人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三是推动实施“两自主、一倾斜”。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绩效工资总量不予限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从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自主提取不低于60%比例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四是推动实施院长(主任)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院长(主任)在规定的聘任期限内履职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指标,在目标管理责任制下,院长(主任)获得“用人权”“做事权”“分配权”,让院长(主任)充分发挥管理才能。同时实行基层机构一把手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与基层和个人工资、绩效总量等挂钩。五是继续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聘,减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空编率,使基层中心卫生院升级建成后同步形成服务能力。六是继续做好全科医生培训项目、产儿科培训项目和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项目,继续为粤东西北地区培养医务人员7440名,持续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七是继续做好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工作,进一步激发基层卫生机构活力。
专此函达。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
2018年4月26日
(联系人:辛江,联系电话:020-83823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