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0180662号提案答复的函
粤卫案函〔2018〕139号
杨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社区医疗——公立医院儿科诊疗一体化网络平台,改善儿童就医难的提案(第20180662号)收悉。您提出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和借鉴,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我省围绕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儿科队伍建设与培养、促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儿童医疗服务领域相关改革等领域开展工作,在解决儿科医生短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高规格出台实施方案,统筹儿童医疗服务改革与发展工作。我省制定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方案》(粤府函〔2016〕424号),主要特点如下:一是立足省情,路径明确。在儿科医师队伍建设、儿童医疗机构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防治结合提升质量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措施和目标。二是体现特色,改革创新。结合建设卫生强省的工作部署,既有构建儿童医疗高地的举措,也有强化粤东西北和基层能力的部署。三是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案贯彻落实新形势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突出减少儿童伤害、预防儿童疾病、重视康复保健。强化部门间的联动和协作,着力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共同推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
(二)加强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一是支持和鼓励高校加强儿科学科专业建设,深化儿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组织实施卓越医师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儿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请增设儿科学本科专业。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分别于2016年、2017年设置了儿科学本科专业并招生。2017年广东医科大学申报设置儿科专业,目前正待教育部审批。三是鼓励高校与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开展人才协同培养,在临床医生规范化培训、妇幼保健医务人员的进修、培养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专业和服务水平。四是关于订单定向做法,目前我省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专业涉及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等本、专科专业,尚未包括儿科学专业。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研究将儿科学专业纳入订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范围事宜,并安排高校落实好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
(三)加强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我省高度重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2015年起,省财政每年增加安排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专项补助资金逾2亿元,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着力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产儿科医疗服务能力。2017年起,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假设的决策部署,省财政在三年内新增安排逾4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同时,自2017年省级财政三年安排4.04亿元,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招收学员规模从每年750名的扩大1080名,同时增加设立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在岗全科医生能力培训项目,每年转岗培训2000名全科医生,并对2000名在岗全科医生开展岗位培训;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为粤东西北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转岗培训超过1000名产科转岗医师等。借力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儿童医疗”模式,推动儿科专科联盟的建设,目前共建有2个儿科联盟,促进和带动全省儿科诊疗水平的共同提高,探索“患者不动、医生移动”医疗服务新模式。
(四)努力提升儿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一是提升工资收入。根据国家及我省对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部署要求,我省先后出台了《广东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粤人社发〔2010〕225号)、《广东省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粤人社发〔2011〕262号)、《广东省深化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意见》(粤人社发〔2012〕134号),要求各事业单位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为合理确定儿科医生工资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据;落实国家关于建立乡镇工作补贴的部署,从201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720万元,按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岗培训360名儿科医师,有效缓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科医师短缺问题。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的意见》(粤办发〔2017〕2号),明确逐步提高山区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标准,至2018年达到月人均1000元;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分配,可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二是改革职称评审问题。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评价机制,完善职称评审政策,发挥职称“指挥棒”作用助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出台《进一步改革完善我省基层卫生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粤人社规〔2016〕14号),围绕健全评审体系、优化评审条件、完善评审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和建立长效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对基层卫生人员单独评审,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病案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等作为评审标准的重要内容,对论文、科研课题要求不做硬性规定,有效促进县及以下医院儿科医师队伍建设。三是改革岗位聘用管理。儿科医务人员在主治医师岗位聘用问题,在满足国家和省确定的专业技术职称的前提下,可由公立医院自主确定,优先解决儿科医务人员聘用问题。
(五)推进分级诊疗及信息化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以基层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决定2017-2019年共安排10.2亿元做好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各种医联体建设模式,加快推动制度建设。我省已开展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并明确规定总额控制标准注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使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标占有合理比重,以适应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支持合理有序就医格局形成。同时,我省一直在完善医保政策,引导参保人到基层就诊。
(六)探索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一是2016年投入3.7亿元,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为全省19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配置硬件、统一建设数据中心、统一开发业务应用软件,2017年12月系统全面上线,基层信息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实现互联互通。采取自下而上、逐级联通的方法,整合利用电子政务外网、专线网络、互联网等网络资源,首先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专网,再逐步扩大医院接入范围。2017年底,我们实现了3112家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2018年拟将全部二级以上医院接入专网,初步实现各级各类医院卫生机构网络全联通。三是推进平台建设。全省21个地级市中,有6个市已经建成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17年投入1.84亿元,启动了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上联国家健康信息平台,下接地市级平台,采取数据采集与平台建设同步推进,省级平台与15个地级市虚拟平台一体建设的思路,一次性解决省市两级平台建设和数据统一采集问题,预计2019年将投入使用。四是优化资源配置。2017年投入3.22亿元,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一期工程建设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平台,实现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与56家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人民医院的信息联结,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病理检查、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服务。二期工程将以县级人民医院为枢纽,向下辐射100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多种措施解决我省儿童就医难的问题。一是推进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基础设施水平。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提升基层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精神科等医疗服务能力。二是通过完善医保相关政策,降低基层医疗机构起付线、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等措施,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三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一体化网络平台,改善预约服务,共享检验检查结果,并可通过此平台实施大型医院对社区医疗机构医生的专业培训。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
2018年6月19日
(联系人:郭未艾, 联系电话:020-838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