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政策解读


南方日报:除四害、灭蚊虫…爱卫运动将改善你的生活

时间:2017-10-27 09:44:35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鼠疫、霍乱、丝虫病、血吸虫病……这些广东年轻一代知之甚少的疾病,曾经“横扫”广东,给人民健康带来过重大威胁。走在城乡干净的街道上,告别了卫生环境的“脏乱差”,如今广东村庄保洁覆盖率达98.01%。

  27日,广东省爱卫会召开爱卫工作媒体见面会,记者了解到,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65年,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了“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目前,广东已基本消灭了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疟疾等疾病的流行。农村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从1993年的19.2%提高至2016年的93.74%。

  城乡更干净,群众更放心

  近日,省政府召开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全省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副省长邓海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健康广东建设,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发挥群众运动优势,更加注重依法治理和科学指导,推动爱国卫生工作向深入发展。

  广东的爱国卫生工作成绩如何?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温伟群介绍,1952年3月,广东省防疫委员会成立,组成4支防疫队,分赴湛江、汕头、海南和韶关开展反细菌战工作。1952年12月,政务院明确各级防疫委员会,以后统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广东爱国卫生运动一直有优良的传统和显著的成绩。1960年2月,全国城市卫生工作现场会议将广东佛山市树立为全国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的典型,佛山获得首个“全国卫生红旗城市”称号,此后全国掀起了城市学佛山的爱国卫生运动高潮。1985年5月,中央爱卫会重点推广我省电白县水东镇在发动群众,依靠科学,除四害讲卫生、进行城镇卫生综合治理及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方面的经验。1992年,全国爱卫会命名了7个国家卫生城市,其中就有3个在我省,分别是深圳市、珠海市和佛山市。2003年7月,我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在国家层级还没有爱国卫生工作法规的情况下,我省爱国卫生运动提前步入法制化轨道。

  65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始终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围绕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先后开展了“除四害”、“两管五改”、“五讲四美”、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卫生城镇创建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病媒生物控制、农村“厕所革命”、卫生城镇创建等为载体,大力推进健康广东建设,逐步由环境卫生治理为重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长期以来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各项指标排在全国前列。

  截至2016年底,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89.08%,村庄保洁覆盖率达98.01%。

  改厕是改变农村卫生状况的突破口,也是一场破除千年旧俗的革命。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地区厕所蝇蛆滋生,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体健康,造成肠道传染病等发生。广东将农村改厕作为项目管理,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推动全省农村改厕的全面开展。如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1985年的26.3%提高至2016年的91.4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1993年的19.2%提高至2016年的93.74%。尤其是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为确保传染病防控取得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成效卓著。

  广东的丝虫病已基本消除

  广东气候炎热,各种蟑螂的老鼠不但给生活带来了困扰,还有可能传播疾病。广东爱国卫生运动通过“除四害”活动降低了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密度,显著减少了病媒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1953年来我省已没有人间鼠疫发生;疟疾年报告发病率也从1954年的5167∕10万下降到2016年的0.132∕10万;2001年通过国家审评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

  特别是近两年通过不断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热潮,落实“三个一”制度,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绩,2015年登革热报告病例较2014年下降96%,2016年报告病例较2015年下降67.68%;今年全国多地暴发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广东着力加强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的扩散。通过持续发力,今年5-9月期间,在全省蚊媒监测点中,伊蚊中高密度的比例较2016和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4%、24.7%。

  此外,广东通过“两管五改”、农村改水改厕等行动,大大降低了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霍乱发病率从1979年的47/10万降至1/100万以下;细菌性痢疾发病维持在低水平,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病水平下降幅度达52倍;伤寒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6年我省通过国家复核,彻底摘除“血吸虫病流行区”帽子;人群蛔虫、钩虫和鞭虫等寄生虫病感染率也下降明显。

  省级卫生村11199个,受益人口覆盖率35.64%

  广东卫生创建工作多年来也一直走在前列。通过卫生创建等活动,大大提升了城乡环境水平和人群健康水平,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全国爱卫会组织的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钟,首次评比有8个地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命名,我省的深圳市、珠海市和佛山市名列其中。在1999年第4次检查评比活动中,8 个国家卫生城市被列为免检城市,我省的中山市、佛山市名列其中。

  国家卫生镇的创建也势头良好,1998年2月,全国爱卫会命名了首批4个国家卫生镇(县城),就有两个在广东省,分别是深圳市宝安区新安镇和中山市小榄镇。到2004年,我省深圳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辖区内国家卫生镇全覆盖。

  今年,汕尾成功创建为省卫生城市,至此我省实现了省级以上卫生城市地级市全覆盖。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市已实现省级以上卫生镇全覆盖。截至目前,我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7 个,国家卫生镇(县城)127个;省卫生城市16个,省卫生镇(县城)129个;省级卫生村11199个(受益人口覆盖率35.64%)。

  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去年,我省珠海市被确定为全国健康城市试点;今年,经省政府同意,我们省也确定了7个地市、32个镇(县城)、263个村(社区)作为省级试点,全面启动实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工作。

  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新内涵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东爱国卫生运动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但都与我省每个阶段的省情相适应。上世纪,爱国卫生更注重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基础保障。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快速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传染性疾病的危险依然存在,如近年我省的非典、登革热、基孔肯雅热、H7N9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而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形势严峻,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城市人口过快增加、紧张生活节奏带来人们精神压力加大,群众健康危害因素不断增多且交织作用,“城市病”、“环境病”等慢性疾病逐渐凸显,控制难度大,如癌症、心脑血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新时期,我省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推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不断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

  未来广东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是什么?广东省爱卫办主任邓惠鸿介绍,首先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问题,集中力量整治乱倒、乱排、乱搭、乱建等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城镇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

  同时,还要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制度,规范与加强病媒生物防制。2017年底,所有城市城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2020年底所有国家卫生镇(县城)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在农村改水改厕方面,要进一步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到2020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0%,并且希望努力提前实现100%。

  卫生创建活动,需要不断地巩固和推进。到2020年,全省国家卫生城市比例要达45%;全部地级以上市创建成省级卫生城市;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比例达到10%,各地级以上市均有省级卫生镇(县城),省级以上卫生县城比例达到60%;各县(区)均有省级卫生村,卫生村人口受益率达70%。

  广东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首先要根据城市村镇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健康的政策真正融入到所有公共政策当中。其次要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细胞工程,像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机关,从而夯实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基础。还要开展建设效果的评价,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阶段性评估。到2020年,全省建设不少于3个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不少于30个健康镇(县城)建设示范镇(县城),不少于300个健康村建设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