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政策解读
时间:2018-06-14 11:32:54 来源:本网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广东探索
“互联网+”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也是推动医疗健康服务变革的重大催化器。近年来,广东省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做了大量探索。首先是着力顶层设计,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我们坚持以“一网两平台三数据库”为统领,着力建设一张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专网,建设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确立了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我们一张蓝图抓到底,统筹推进,集约建设。目前全员人口数据库覆盖全省1.12亿常住人口,汇聚了7033万人口的电子健康档案和3131万份标准化电子病历,基本建成广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其次是着力夯实基础,运用互联网+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可及。我们坚持自下而上、逐级联通,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专网,逐步扩大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已实现3112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运用互联网+整合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推动资源下沉。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与56家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人民医院的信息联结,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病理检查、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服务。预期两年内我们将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
第三是着力创新驱动,运用互联网+建立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2014年,我省“敢为天下先”,建成全国首家网络医院,目前已联结网下接诊点13987个,日均诊疗量达到3万人次左右。三年来,共在线网络接诊人次达到800多万人次,开具处方700多万张。全省已经建成7家网络医院,数量居全国前列。9家医院积极建成智慧医院,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大力拓展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兴数字化工具(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智能分诊、导诊、辅助临床决策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应用);3D打印(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手术3D打印、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手术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手术3D打印和虚拟现实手术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全省医疗健康服务发生深刻变化。
第四是着力改善服务,运用互联网+增进人民群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获得感。我们推广预约分诊、智能导医、移动支付、诊间结算、药品物流配送、日间手术、检查检验报告推送等便民服务,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和网上办结,率先实现“一门式”、“一网式”全程网上办事,实现群众零跑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效率,建设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监测平台,通过对病案首页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准确掌握县域内住院率、病人流向,分析县域内学科建设薄弱点,实现“一县一策”加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运用互联网+推动按病种付费、DRG付费制度改革以及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互联网技术对医改的重大支撑作用日益强化。
4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强调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缓解看病就医难题,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贯彻《意见》,综合考虑广东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广东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现实基础,有针对性解决制约广东“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一系列痛点和难点问题,6月5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科学持续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健康信息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之间共享利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将坚持问题目标导向、便民惠民导向、创新发展导向,对症下药、科学施策、精准发力,在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服务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加强人才培养上大胆突破,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流程再造、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全面提升我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行动计划》的突出特点
《行动计划》具有六个突出特点,在五个方面有较大突破。
一是注重建立政策体系。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准入和业务开展、收费价格、医保支付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提出了发展互联网+医疗“三个允许一个支持”的政策,允许医疗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允许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对基于互联网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属基本医疗服务的,按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执行,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竞争较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二是注重完善服务体系。在构建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管理、互联网+公共卫生、互联网+药品保障五位一体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上,有了较大突破。提出一要加快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到2020年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并将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覆盖到基层。二要改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快实现医疗联合体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三要创新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支持居民医疗健康信息自主在线查询、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四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对疾病的智能监测和精准预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五要发展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改造传统药品保障流程,推广处方流转、智慧药房,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药事服务。
三是注重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在优化再造医疗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有了较大突破。提出大力发展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流程再造,加快实现网上预约挂号、预约分诊、移动支付、诊间结算、药品物流配送、检查检验报告推送,改善医疗服务,减少群众看病就医环节,解决群众看病“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排队缴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问题,实现群众精准就医、方便就医、快捷就医。到2020年,三级医院非急诊预约诊疗率达到90%以上。
四是注重发展人工智能。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上有了较大突破。推进大数据汇聚和基础理论、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医疗健康数据高标准汇聚、高质量共享、高水平挖掘、高层次应用;加快诊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设备深度融合,推动影像、检测、诊断、分析等医学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抢占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实现健康产业发展换挡升级;推动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在基层的普及应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利民惠民。
五是注重人才培养。在多途径培养和引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上有了较大突破。一是高校培养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二是大力引进专门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三是校企联合、校院联合、院企联合在岗、转岗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科研团队。
六是注重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质量监管和信息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确保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
三、《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
从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十项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到2020年,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2018年“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率先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二)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价格及医保支付政策落地。加快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实现医疗保障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联通共享。推动基本医保在线缴费、在线支付、在线监管,实现“一站式”结算。运用医疗大数据,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实现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审核。
(三)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大力发展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流程优化再造,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加快实现医疗联合体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医院管理流程,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四)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加强对疾病的智能监测和精准预测、重点人群的在线管理、向群众提供健康教育、疾病流行预警等服务。
(五)创新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支持居民医疗健康信息自主在线查询、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发展网约护理、网约家庭医生、网约家庭药师等服务。
(六)发展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广处方流转平台,发展社会化药事服务,推广智慧药房,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
(七)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2019年建成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
(八)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应用,大力发展医学设备产业、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产业。到2020年,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基本覆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
(九)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培养。提出三个途径培养和引进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
(十)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质量监管。加强医疗健康服务全流程监管。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产生的数据要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保证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安全。
四、《行动计划》将给医疗健康服务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是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网上诊疗;推动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再造,普及网上预约挂号、预约分诊、移动支付、诊间结算、药品物流配送、检查检验报告推送等惠民便民服务,真正做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鼓励开展网约护理、网约家庭医生、网约家庭药师等延伸医疗服务,极大满足老百姓的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居民在家中就可以自主查阅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医疗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可以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疾病预警、慢病筛查、主动干预、个性化评估,实现群众的健康由被动式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
二是医疗管理更加高效智慧。通过建设智慧医院,利用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大幅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改善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通过医疗、医保、医药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推动三医联动,医疗行为更加科学、医疗费用更加合理、医保结算更加简便。通过搭建信息平台,进一步推动管理方式变革,实现“指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医疗健康行业治理的现代化。
三是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可及。一是服务格局深刻变化。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网络医院,到2020年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将打破医疗健康服务的时间空间边界,使优质医疗资源空前利用,优质医疗服务随手可得、随地可及。二是分级诊疗加快形成。打造信息互通共享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广东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地区下沉,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三是基层能力快速提升。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诊疗技术和设备的普及应用,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促进基层医疗水平快速提升。
五、推动《行动计划》落地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互联网诊疗行为管理办法和质量标准,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全流程监管。
(二)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安全监管中心,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安全监管。
(三)制定《智慧医院建设指引》,推动智慧医院建设。2018年建设15家建设智慧医院,2019年智慧医院建设范围扩大到全部三甲医院。
(四)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2018年底远程医疗覆盖56个县人民医院,2020年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五)建设信息平台,开展网约护理、网约家庭医生、网约药师服务。制定网约服务管理制度、质量监管措施。
(六)总结互联网+结核病发现、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管理模式,2019年推广到其他慢性病、传染病的病种管理。
(七)加快建设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制定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推动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统筹建设省市两级健康信息平台,一体设计、一体建设、一本部署。
(八)依托高等院校、研究院所、高水平医院、企业等,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研究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中心。
(九)推动互联网+健康扶贫。
相关链接:广东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