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 > 防控知识
【爱卫在行动】干群同心+科学研究,电白水东换新颜——茂名市电白水东镇创建全国爱国卫生红旗标兵镇的故事
时间:2020-04-09 15:38:10 来源:茂名市爱卫办
20年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除害灭病的指示精神,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广东茂名市电白水东镇,人民群众在该镇干部的带领下,也纷纷走上街头,大扫除,掏粪坑,填沟渠,引臭水,除“四害”,为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而努力,硬是把水东镇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臭渔港”、“垃圾城”、“苍蝇镇”,改变成为全国爱国卫生红旗标兵镇,全国卫生先进单位。
在条件那么艰苦,物资那么匮乏的年代,水东镇是如何实现这奇迹般的转变的呢?
干群同心,斩获殊荣
电白水东镇曾是广东省最肮脏的城镇之一,1958年,以水东镇为重点,开展轰轰烈烈的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领导们身先士卒,率领水东镇群众一起搞卫生积肥,灭鼠保粮。干部们搬到镇内最肮脏的一条街去住,和那里的居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硬是把群众口中“如果东阳街能变得卫生清洁,那狗就会穿裤子,猪也会戴耳环了”的街道整治成全镇第一条无蚊、无蝇、无鼠、无臭虫街,插上了卫生红旗,极大地鼓舞了全镇的群众,把周边的群众都发动起来,一起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去。
1958年12月,水东镇被评为“全国爱国卫生红旗标兵镇”荣誉称号。
为了进一步管理好水东镇的卫生工作,镇的领导干部制订了水东卫生制度:早晚一打扫,周末大清扫。十天一检查,一月一小结,季度一评比,年终大总结,奖先进,罚落后。另外制定了“十不准”卫生公约,使群众的日常卫生行为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在各个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居委会开展除“四害”比赛,看谁除“四害”数量多,对先进的给予戴红星奖励。人人学先进,家家户户争先进。那时候,小镇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男女老少持着蝇拍到处追着苍蝇打,不管苍蝇逃到那里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广大群众用各种办法灭鼠、灭蚊、灭臭虫,铲除蝇蚊孽生地;还组织突击队,集中力量,搬掉全城的一个个“垃圾山”,清除卫生死角,建起了镇第一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各家各户争先恐后拆掉自己以前摆在街边的尿缸和乱搭的私厕、猪栏,大家各显神通,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1960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陪同中央检查参观团邓小平、彭真、柯庆施、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等领导同志到电白、水东考察。邓小平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水东的环境卫生真是搞得好,苍蝇真像传说的那么稀少呀。”是年,水东镇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掌握科学除“四害”,标本兼治见成效
50年代末60年代初,水东镇为了降低“四害”密度,实现“除害灭病”的目标,领导干部发动群众搞卫生、除“四害”,每突击消杀一次,“四害”就少许多,但过一段时间,“四害”密度又回升,反反复复,治标不治本。时任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向他们支招:今后要学科学,掌握科学,用科学的办法除“四害”,在治本上狠下功夫。于是,水东镇的领导物色了几位有热情有干劲的年青小伙子和姑娘组建起了电白首个除“四害”科研组,开启了他们的科学除“四害”之路。刚开始,有人讥笑他们,“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妄想搞科研,真是未吃三日豆腐就想成仙。”科研组成员听了一笑置之,他们都知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他们一定可以探索出“四害”繁殖的奥秘和消灭它们最有效的办法。
为了研究苍蝇的繁殖过程,科研组找来了两只旧饭煲,分别装上粪便,一只加盖,一只不加盖,经过一段时间,加盖的那一只的粪便发酵了,不生蛆虫;不加盖的那只爬满了蛆虫,不久变成了小苍蝇。科研组由此联想到:如果把镇上人畜粪便都来个密封发酵,全镇的苍蝇不就少了许多老巢吗?镇里有不少我们尚未摸清的苍蝇孳生物,待我们排查出来趁蛆虫未变成苍蝇之前就将其消灭,它们不就都绝子绝孙了吗?按照这一思路,科研组又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试验。
几年后,科研组总共发现了48种苍蝇,有的叫不出名字,如绿的干脆取名为“绿蝇”,金头的则叫“金蝇”,基本摸清了各样苍蝇的孳生地,并将他们编成号码,制成卡片,定时定人进行消毒处理。因工作量加大,科研组不断扩大,改为科研室,添置了一批科学试验仪器设备。北京某科研所给他们送来了一批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从而使他们的科学攻关如虎添翼,他们开始一边研究苍蝇,一边对蚊子、臭虫、老鼠等进行研究。他们曾分批到蚊子特别多的牛栏、猪舍观察,通宵不寝,掌握了蚊子出没的时间。为试验毒杀蚊子的药性药效,他们捉来一百多只活蚊,放入全封闭的房子,放药毒杀,看蚊子在多长的时间才能死掉,死亡率有多高以及效果怎么样,想办法找出具体数据来。第一次失败,第二次重来,不知试验了多少次,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科研组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他们掌握了全镇各处17000个蚊蝇孳生地分布情况,完成了居民住户的蝇蚊密度季节消长图和各种形态的蚊蝇标本。科研室的人员掌握了“四害”的种群、孳生繁殖规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制措施。科研室还通过举办学习班、在街头巷尾搞图片标本展览等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四害”知识,更好地指导群众开展除“四害”活动。在具体行动中,制订出防治并举的方针,根据“灭早、灭小”的原则,采取专业队伍常抓不懈和群众运动短期突击相结合的方法,卓有成效地抑制和扑灭“四害”的生长,使水东“四害”的密度降到较低的水平。
在这个攻坚克难的科研队伍的带领下,水东镇被评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被授予“全国爱国卫生红旗标兵镇”以及中国第一个基本“无蝇镇”的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春风吹,电白水东换新颜
文革后,水东镇的卫生没人管,大街小巷违章建筑比比皆是,猪栏、鸡舍、铁皮屋,杂物堆积满街道,苍蝇成堆,蚊子聚集,老鼠成群,到处可见蝇蚊孳生地……
1981年,水东镇的领导干部决定重燃群众内心崇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彻底改变水东脏乱破旧的落后面貌,重振水东在文革前靠清洁卫生闻名全国的声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此时的水东,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而且一部分人的无政府主义很严重,真是步步荆棘,关关难过。于是,镇领导带头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不把水东卫生搞上去,我自己先下台。接着与干部们约法三章,把所有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以搞好卫生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然后是重新把遭受破坏的制度落实起来,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群众,在条例面前,人人平等。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定下了规矩后,领导干部带头,坚决执行。
当时,在某个县机关院子里,有个局的副局长在院子里养猪,但不听从干部劝告不自行清理拆除,经过提醒警告仍然不为所动,镇委书记去现场检查发现后,当场宣布按照水东卫生条例规定,给予两位局长罚款、限期拆除猪栏,并搞好院子卫生的处罚。“对领导开罚”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大家都看到了镇领导班子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决心,纷纷加入到清理屋前屋后杂物,清理街头巷尾垃圾,协助拆除违建乱搭棚舍等等整治行动中来,十来天功夫,就把镇的卫生搞得焕然一新。
接着,又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通过向乡贤集资,政府补助,还有镇领导干部和群众义务劳动的方式,对镇区破烂的路面进行整修,崩塌的沟渠进行修补,对堵塞的沟渠进行疏通,那段时间的水东,每天夜晚,大街小巷处处都临时架起电灯泡,干部群众纷纷走出家门,帮忙铺路修渠,共修、建硬底化街道8500米,维修、疏通下水道4300米,有效减少蚊蝇孳生地,形成全镇排污管网。
面对乱摆卖严重,卫生死角多,孳生四害多的农贸市场,水东镇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对市场进行了整顿:建高台、硬底化,划行归市,垃圾杂物日产日清,每天冲洗清洁,使又脏又臭的农贸市场变得秩序井然,干净整洁,连咸鱼档、鱼虾档、三鸟档、猪肉档也极少有蝇。中央爱卫会办公室主任李九如参观水东农贸市场熟食摊档时赞扬说:“市场熟食鱼虾、蟹及肉食很多,但看不见苍蝇,真是奇迹了。”
1983年,全面整顿后的水东,重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84年水东镇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广东省城镇卫生“学水东”现场会在水东召开。同年12月,中央爱卫会副主任、卫生部长崔月犁视察水东,认为水东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并题字盛赞水东镇:平凡的工作,伟大的典型。卫生的模范,文明的先锋。
1986年5月28日至31日,中央爱卫会办公室在电白县水东镇召开全国城镇爱国卫生运动经验交流会议,推广水东镇发动群众,依靠科学除四害,讲卫生,进行城镇卫生综合治理以及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经验。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给水东镇卫生工作很高的评价,题词曰:向卫生镇水东学习。
1959年,电白县委书记王占鳌和水东镇副镇长吴瑞兰等人在海边检查蚊蝇孳生地。
1986年5月,中央爱卫会办公室主任李九如参加在水东召开的全国城镇爱国卫生运动经验交流会。和与会代表参观水东农贸市场熟食摊档,他赞扬说,市场熟鱼虾、蟹及肉食很多,但看不见苍蝇,真是奇迹了。
1986年,全国城镇爱国卫生运动经验交流会在水东镇召开。水东镇委书记吴瑞兰在大会作经验介绍。
1987年,省长叶选平在市、县、水东镇有关领导陪同下,到水东视察卫生工作,给予很高评价。他还抽空到水东西湖宾馆一行,觉得清洁卫生和设施及餐具消毒达到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