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告公示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9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0-06-03 11:03:47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粤卫案函〔2020〕191号


王茂生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设置县域医疗中心,分类建设县域医共体,加快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建议(第1592号)收悉。经综合省财政厅、省医保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委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使命,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利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为手段,重在改革建机制、强基层、强县域,构建紧密型的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县域服务体系,在县域内推动形成按功能定位分工协作的分级诊疗格局,持续做好“立地”这篇文章,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一是2017-2020年共落实县级综合医院升级建设项目资金39.71亿元、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资金73.44亿元,不断加强我省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设备设施,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各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可统筹更多的财力支持县级医院建设。二是2020年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4.05亿元,组织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培养医学大学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骨干培训、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千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和县级公立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补助等项目,着力支持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三是201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7500万元,用于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4个地级市和江门市的台山、开平、恩平等地区,每个地市选取一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各地发挥省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落实地市应承担的支出责任,激励县级公立医院发挥在医共体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20年,省财政继续对15个地级市每市补助500万元,每市各选取成效突出的一个县(市、区),按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助,用于支持县镇医联体中的县级医院派遣医务人才到镇村医疗机构轮转、培训县镇医务人员等。

  二、全面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一是全面布局改革。2019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粤府办〔2019〕18号),全面部署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明确了建设目标、工作内容和绩效评价方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10月16日,省政府在阳西召开全省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暨全面启动县域医共体工作现场会,进一步高位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6月1日,除6个珠三角地市,其余15个地市中需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67个县(市、区),已有51个县(市、区)由县政府挂牌,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挂牌,就意味着县级政府理顺了各方对县域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资源、规划布局、权责、政策与支持,进入三方权责清晰的实质性运行阶段,尤其是放管服。二是同步全面建立医共体内部运行和外部监管评价的运行机制。2020年3月我委联合省中医药局制发《关于做好2020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起步推进工作中要压实措施,确保方向正确,开好头起好步。要落实放管服,理清三方权责,实行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唯一法定代表人,真正做到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统一管理,县域医共体内一盘棋运作与发展。落实“整合型”,防止将县域服务体系“碎片化”,偏离县域医共体建设目标。落实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建立通道,形成对县域群众分级诊疗的闭环服务链,在县域内形成分级诊疗格局。为加快见效,指导全省已经挂牌运作的县域医共体做实做细,利用各种中心把县镇村“串起来”,形成按功能定位分工协作、分级诊疗的县域闭环服务体系,我委在总结我省阳西县、和平县、英德市、高州市等地经验基础上,组织制定《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健康共同体慢病管理中心运行标准指南》等15个县域医共体内部运行标准指南。此外,我委也正在组织拟定《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目标管理责任制评价指导意见》,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外部评价和激励机制。三是全面树立典型标杆。为推动各地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度,我委分批到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进行现场调研指导,推动县域医共体工作具体落实。每一个市重点激励和指导一个由县委书记亲自推动的、有突出成效的县,争取有一批典型走出广东,走向全国。

  三、全面开展县域医疗卫生“组团式”帮扶

  一是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高位推动。2019年,我省印发《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实施方案(2019-2022年)》《广东省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医疗卫生“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行动方案》,从人才的培养、招聘、帮扶等方面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提出推动基层卫生人才统招统管统用,县域医共体人员实行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县域医共体可由牵头医院负责人担(兼)任法定代表人,对外由牵头医院负责招聘。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由县域医共体统筹使用,人员流动不受一类、二类事业编制性质限制。通过实施“组团式”帮扶,加快构建三甲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上下联动机制,实现三甲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并提出到2021年,受援的78家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要求,县域住院率提升至85%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全面开展中医医疗卫生“组团式”帮扶。组织17家三甲中医院“组团式”帮扶21家牵头建设县域医共体的县级中医医院,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2019年共派出医务人员参加“千医下百县”工作532人次,下沉到1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的功能,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指导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9年,我省共举办了9次现场教学培训班,培训各县级基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骨干887人;3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组织实施视频网络直播教学活动36次,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专业领域,培训人员18837人。全省122个县级基地组织培训1498次,培训人员70720人。

  四、深化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

  2019年,省医保局印发《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确定阳西县作为我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粤医保函〔2019〕502号),培育阳西县作为全省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为阳西县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注重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高效性,进一步丰富医保支付方式内涵,出台“6+1”系列政策,全力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主要试点工作内容包括:一是出台有利于促进医共体内部双向转诊和异地转诊的医保政策。参保人在医共体内上下转诊,视为同一次住院,参保人只付一次起付标准的费用。医共体建立规范的转诊标准,规范异地转诊就医机制,为参保人建立异地转诊绿色通道。二是发挥医保杠杆作用,着力减轻参保人负担。支持医共体制订适宜基层开展的病种,群众在家门口就可看病就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将符合规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支持家庭医生提供上门巡诊和药品服务,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加强镇村一体化建设,实现参保人在村卫生站门诊就医享受医保即时报销。2020年,阳西县试点经验推广到全省15个地市的部分县(市、区)。按省政府的部署,我局出台《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省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粤医保发〔2019〕25号),在粤东粤西粤北以及惠州、江门、肇庆等15个地市选取部分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此外,根据《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县办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统筹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和龙头,主要功能定位是面向县域,强基层,建立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形成县域内分级诊疗格局。下一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委将会同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等部门,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各地深入彻底落实省政府实施方案要求和省领导批示指示精神,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对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工作的改革力度,不断强基层、强县域、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力争尽早取得实效。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2020年6月1日

  (联系人:史明丽,联系电话:020-8382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