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10803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时间:2021-04-27 09:55:03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粤卫案函〔2021〕65号
省发展改革委:
叶少军委员提出的《关于关注“双区”战略下粤北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提案》(第20210803号)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委会办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围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大力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着力强基层建高地,粤北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按照“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的总体思路,坚持强基层和建高地两端发力。一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设施。从2017年起,省各级财政统筹500亿资金,重点推进粤东粤西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和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省47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基本完成主体基建工程,其中2家已开业。191家县级公立医院建设项目已有190家开工,56个县级急救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部开工,488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完工率98%,1万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项目已完成40%。进一步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力度。通过召开招聘会、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三羊计划”“千医下百县”等项目,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储备。2018年培训5282名全科医生、970名产科医生(助产士)、360名儿科医生,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招录1020名医学生。14支“组团式”帮扶工作队下沉县级医院,2144名城市三甲医院专家下乡支医,1210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基层推广使用。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全面推广“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基层绩效工资“六个允许”等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费补助、边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村卫生站医生补贴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补助下发到位,基层活力得到激发,人员薪酬待遇明显提升。二是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在2016年全面启动实施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316111”工程项目,着力推动建设30所高水平医院、建设10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打造精准医疗等6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培养100名医学领军人才和1000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大力发展一批高水平健康服务产业。2018年进一步计划安排90亿元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启动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对照国内外先进水平,推动30家医院高水平建设发展,统筹布局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目前全省已有22家高水平医院启动建设,粤北地区布局粤北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2家高水平医院并由省财政分别支持3亿元。
二、坚持推进分级诊疗,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水平有力提升
一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近年来,广东省出台各项配套政策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分级诊疗为重要抓手,加大力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并取得积极的进展。对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实行“一免三优先”服务,即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8年全年向二、三级医院转诊23809人次,比2017年(17681人次)增长35%;二、三级医院每月住院人次19.76万人次,比2017年(20.71万人次)下降5%。二是推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2018年先后印发《广东省医联体建设指引(试行)》《广东省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评价方案(试行)》,指导全省各地网格化科学布局医联体,实现了医联体建设全省以及重点专科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组建586个医联体,其中县域医共体206个,专科联盟232个,远程医疗协作网78个。省部属医院牵头建成15个覆盖62家县级医院的专科联盟。2018年全省21个有成效的医疗集团基层门诊量平均增长率为14.6%,基层住院量平均增长率为8.6%,基层业务收入量平均增长率为6.2%。15个有成效的县域医共体基层门诊量平均增长率为56.9%,基层住院量平均增长率为21.47%,基层业务收入量平均增长率为35%。三是搭建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信息联结。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全面上线以来,已顺利完成一期工程县级医院的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实现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与56家县级医院的信息联结,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病理检查等服务。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率先探索网络医院建设,在全省建立近万个接诊点。依托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组建眼科远程医疗中心,目前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已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56个县(市)形成网络,填补了覆盖全省的省级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中心空白,实现“省-市-县-村”的医疗信息联结。
三、坚持传承创新,粤北地区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开展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经验传承工作。2018年在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遴选了8个项目单位,支持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其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通过支持建设一批具备较好条件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系统整理、传承基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提升当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二是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2018年为5个地市培训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20名,提升了县级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配合省卫生健康委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为5个地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培养了一批中医全科医生,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项目。三是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省建成了3个省级和97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其中北部5市共建成37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充分发挥中医药视频网络平台的功能,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是组织做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2018年在北部5市的8个县区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准确掌握了当地重要中药资源分布、种植情况。
下一步我委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健康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提升全省卫生健康区域发展协调性。
(一)提升卫生医疗服务能力。顺应“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我省筑牢“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在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布局建设汕头、湛江、韶关等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大对粤北山区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级医疗服务能力,补强短板专业、专科,打造一批专科类的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市级区域医疗中心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市域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将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列入第二期高水平医院建设范围,由省财政安排资金3亿元,分3年投入,加强医院在医疗技术、科研平台、人才队伍、学科水平、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水平。
(二)继续坚持人才强医。一是继续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和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医学大学生项目,增加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储备,助力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推进珠三角地区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全科专业住培基地及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形成培训联合体,帮助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提升培训和管理水平。二是继续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开展基层卫生人才专项公开招聘工作,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上岗退费工作,引导人才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实施“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每年选聘一定数量退休专家到基层全职执业,引导人才下沉。三是继续“选派城市三甲公立医院不低于5%的中级职称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下基层”的工作要求,做好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工作。
(三)强化县级医院县域龙头地位。以专科、人才、技术、管理为核心,实施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百县”工程。根据居民诊疗需求、县域外转诊情况等,加强薄弱专科建设。发展急诊、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学科,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推动建立相关专病中心。针对重点人群多元化健康需求,加强县级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性医院中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专科建设。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引领作用,拓展组团式帮扶,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建设。
专此函达。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4月21日
(联系人:罗阳,联系电话:8382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