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710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5-06-30 14:26:45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杨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案》(第20250710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研究,经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等部门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基层人才培养
2024年,省政府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行动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重点推进。我委贯彻落实《广东省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基层卫生人才职称改革,单独设立职称评审标准,实行单列评审。积极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一线,明确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健康专业人才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取得中级职称后在基层工作满10年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直接认定基层副高级职称。我委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统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分配改革,提出在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基础上,参照“两个允许”做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拓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服务项目,开展医养结合、康复、家庭病床等延续性医疗服务项目,并在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拓展收入来源补充绩效工资,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的灵活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深入推进“薪火培基”项目工作,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多形式实施、分类别培训基层卫生队伍的工作机制。
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01号(《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多地医共体实施集中招聘缓解基层人才压力。2024年4月,省委编办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对优化县域医共体机构编制统筹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保障、建立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动态调整机制以及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为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运行质效提供了制度支撑。2024年,我省率先将资源统筹共享、构建县乡协同服务模式作为重点来抓,着重推动各地构建“县级医院—县域次中心—乡镇卫生院”纵向协同、分工有序、资源共享、连续同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链,将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改革任务作为2024年省“百千万工程”对各地级市党委和政府的考核评价指标之一。会同医保部门引导医共体内落实双向转诊和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紧密型、促分工、同质化、控费用、保健康”效果不断凸显,基层诊疗量占比、基层医保基金占比、基层住院人次、基层床位使用率等指标不同程度提升,参保人员住院次均费用降低。
三、不断优化规培制度
近年来,我委通过实施全科医生培训项目和订单定向医学大学生培养项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健康队伍建设,2024年,我委全科项目共招收培养3501人,订单定向培养医学大学生项目共招收2350人。从加强组织领导、政策制度建设、服务管理、经费投入等四个方面会同教育部门支撑起住培体制机制保障,通过建设全省住培管理平台,从基地管理、师资培训、教学活动、考核评价等四个方面支撑起规培全过程管理服务保障,基地数量、培训体量、结业考核通过率稳居全国前列。在专硕临床培养过程中,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国家统一的规培要求进行管理,与其他住培医师相同。通过组织技能竞赛、文体比赛、联谊活动和谈心谈话等各式各样的活动,提高住培医师学习积极性。
四、信息化赋能远程影像诊断与质控
我们支持基层充分使用远程医疗、县级综合信息平台等系统,建立市、县(县域医共体内)两级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与质量控制中心,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推动医联体内诊疗数据、公共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指导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与成员单位实现资源统一共享管理。监测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省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县(市、区),已全部建立了影像诊断中心,96.92%的县域建立了心电诊断中心,86.15%的县域建立了检验中心。县域医共体内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率98.76%,检验结果互认率96.3%,我省基本实现在医共体内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下一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将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全面融入省委“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提升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资源下沉到基层,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改革,深入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推进住培工作,加强培训质量和内涵建设、人文关怀。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2025年6月25日
(联系人:聂辉,联系电话:020-8382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