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卫案函〔2021〕238号
李丽娟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深化体医融合建设广州体育医院”(第1445号)收悉。经综合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广州市政府意见,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广州体育医院建设在内的体医融合事业发展,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健康广东行动的意见》《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医学指导,建立完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积极作用。推进健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全民科学健身素养促进工程,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指南》,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加强科学健身知识宣传与推广,结合我省大众健身的特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制定适宜的全民健身指导方案,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健身素养。”
一、关于高标准立项建设广州体育医院
目前来看,深化体医融合建设体育医院,还存在一定难度。一是职责上有分工。体、医的职能分别属于体育与卫生两大部门,体医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二是政策上有瓶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指出:“公共卫生费用、与疾病治疗无直接关系的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运动处方”不能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广上有难度。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各地级以上市实施的决定》(省政府令248号),省管权限内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许可(含中医)已下放至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执行。我委将支持和指导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做好广州体育医院相关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以及医疗机构执业登记许可工作,鼓励和引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省级医疗机构与广州体育医院开展多种类型的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
二、关于高质量建设体医融合研究中心
我省目前积极实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动体医融合发展,整合健身和健康资源建成一批服务平台。全省建成120多个县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向群众提供体质测试、科学健身指导等基础性运动健康服务。2019年省体育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承办国家运动处方师培训班,省体育局所属二沙体育医院还联合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开展“运动损伤康复”义诊活动。体医融合途径需要由“体育+医学”等专业学科复合型人才依据需求者的医学检查、运动风险筛查、体质测试结果等综合信息,以规定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方式、总运动量,形成的目的明确、系统性、个性化的健康促进防治疾病的运动指导方案。近年来,我省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以及相关产业发展,不断促进“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全省康复类医疗机构的均衡布局和能力提升,省内2935家医疗机构设置了康复医学科,设有康复医学科的综合医院有580家,但治疗运动损伤的方式仍以医学干预为主,缺少专业性、高水平、面向社会的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运动医学康复专科医院和研究中心。我委将协同省教育厅、体育局和广州市相关部门加快推动高水平医院与高等体育院校协同合作,打造高水平体医融合研究平台,引导高水平医院发挥引领、集成、带动和普及作用,促进体育健康研究。
三、关于高水平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
在我省先后实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中,一批医药高校和医药学科列入重点建设计划,医学教育体系不断得到加强。同时加快医学教育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观。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7所高校开设运动康复等相关专业,其中运动康复学在全省共有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代表的3个专业布点,运动人体科学共有2个专业布点,运动训练共有6个专业布点、康复治疗学共有10个专业布点,在校本科生约为6599人。我省目前“体育+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专业布局不断优化。下步将深入推进“新医科”和康复治疗、运动医学、护理等相关专业建设,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深化“医学+”建设改革,强化“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广东竞技体育和健康产业发展需要。
下一步,我省将围绕贯彻落实健康广东战略,加大“体医融合”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控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体育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发展有效的非医疗健康干预模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健身健康素养。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6月25日
(联系人:罗阳,联系电话:8382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