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卫案函〔2021〕258号
民革广东省委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大力促进广东省康养产业发展的提案》(第20210089号)收悉。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的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布局,推动广东康养产业体系的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我省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建立相关联席会议,加强统筹规划,积极协调推进康养产业体系发展。将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纳入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医疗康养融合发展”和“加快医疗保健、养生等高品质服务供给”。正在编制的《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专门提出了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医疗资源对养老的介入与融合、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和制度规范、落实社会力量进入康养领域政策、推进智慧康养等。2020年印发了《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养老模式,推进构建养老服务综合体。我省于2016年根据国家部署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同年9月,省卫生计生委与省民政厅联合召开了全省医养结合工作会议,明确部署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重点任务,建立了卫计部门、民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省老龄委作为主管全省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其中包括医养结合的重点领域工作。
(二)鼓励沿海城市发展海边康养滨海健康养生产业。我省拥有14个滨海旅游城市,滨海健康养生旅游发展迅速。如湛江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加强与广东医科大学、蓝熙健康管理集团等医疗机构和知名健康产业集团合作,围绕健康管理、中医养生、疾病预防、心灵疗养、特色疗法、医养旅游度假等项目,已建成“鼎龙生命科学康养中心”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下设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健康养护、国学艺术、生命运动、魅力形象等6大中心,并配建鼎龙湾海田温泉,该项目于2020年7月成功承办2020博鳌国际养生论坛夏季峰会。
(三)支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森林旅游发展,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提升森林旅游标准化服务水平。优化全域旅游大格局,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一核、一带、一区、一湾”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区”,即加强北部生态旅游区建设,以环丹霞山、环罗浮山—南昆山等“六圈”为重点,加强森林旅游重点品牌建设,打造北部生态旅游区。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与韶关市政府签订的关于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合作协议中,提出“支持韶关市围绕粤北生态保护区建设,大力发展具有文化创意和具备旅游功能的森林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型业态”。韶关市政府编制的《韶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于2019年2月获得国家级专家评审通过,目前正积极创建全省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肇庆市广宁县、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梅州市平远县、河源市野趣沟旅游区有限公司、惠州市惠东县大川投资有限公司被评选为国家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
(四)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认真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通过深化医养结合机构“放管服”改革,大力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流程,先后出台多个规范性、指导性政策文件,为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便利。截止2020年底,我省共有医养结合机构310家,其中,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204家,96.7%的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100%的医疗机构建立了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全省86%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医养签约共有2616对。
(五)加大对康养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近年来,为助力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打造“健康广东”,我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产业基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措并举,支持加快发展康养产业。一是开展职业年金基金运营。2020年8月,我省完成了职业年金计划受托人的招标评选工作,国寿养老、长江养老等6家保险企业、中国工商银行等4家银行、1家养老金管理企业以及1家信托企业成功入选。10月,我省正式启动职业年金入市投资运营,截至2020年12月末,累计投资收益40.11亿元,累计投资收益率3.64%。二是开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为企业提供与企业年金产品相关的方案设计等服务,助力企业开展企业年金,为劳动者退休生活提供更高的保障。例如,国寿养老广东省分公司为812家企业提供企业年金管理服务,累计管理资金规模达485亿元,其中受托管理客户数763家,受托管理资金规模达302亿元。三是鼓励引导保险机构加大对我省投融资力度。推动险资入粤,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开展康养产业,在粤打造高端养老养生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医疗、保健、颐养等一体化养老服务。四是丰富保险产品,提升保障水平。推动辖内保险机构针对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多形式适老、涉老商业保险业务,不断丰富和完善保险产品。如开展“银龄安康”老年人意外险和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经办业务,参与广州市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承办工作等。五是加强险资运用,参与康养建设。在丰富保险产品的同时,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发挥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优势,通过产业自建、股权投资、购买金融产品等多元方式投资广东养老医疗领域,推动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广东康养领域建设。如保险机构通过自建或改建养老机构实现全产业链运营,将养老医疗布局纳入公司战略规划,采取“保单+养老服务”模式,将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精准对接,实现保险业务与养老产业相互拉动作用。截至2020年末,保险资金投资广东养老、医疗产业超15个项目,以不动产类和股权类投资为主,累计投资金额超275亿元。六是优化信贷政策,加大信贷投入。推动辖内银行机构结合针对养老产业行业特征,积极优化养老行业信贷政策,加大信贷投入,助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末,辖内相关银行机构为广州地区81家社区养老企业提供贷款余额合计3.68亿元,同比增长47%。七是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满足养老金融需求。引导银行机构为养老消费者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提供个人养老信贷,如农业银行的“农户养老贷”,可以帮助困难人员尤其是失地农民解决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困难问题,从而享受“退休”养老金待遇;提供养老增值服务,如中国银行面向养老客户推出专属“常青树借记IC卡”,不但具有存取款、消费、投资等基本银行卡金融功能。
二、关于“全省统筹,解决广东康养产业用地难的瓶颈”的建议
(一)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精准化投放。为确保真实有效投资项目有地可用,根据2020年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在制定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政策时,明确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或纳入省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清单的单独选址类交通、能源、水利、军事设施、产业项目,在用地批准时由自然资源部配置计划指标;对非营利性养老设施等12类民生项目使用省指标保障;对其他项目用地,由各地通过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挣取指标后予以保障。今年1月19日,我省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预安排2021年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预安排全省8万亩用地指标先行使用,其中预安排省指标4万亩,优先用于统筹保障非营利性养老设施等12类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二)规范康养产业用地审批程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2019年,我省编制出台了《广东省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19年版)》,其中包括涉及康养领域用地的规划计划、供应方式、供应价格、使用权抵押、分割转让、改变功能、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相关规定,为康养领域用地提供了“批、供、用、补、查”全流程“一本通”服务指导,让用地政策易查易懂易用,让产业用地更规范更便捷更高效。同时,我省积极指导各地市认真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本地区养老服务需求,分阶段供应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并落实到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做到优先安排,应保尽保。
(三)大力优化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土地和存量土地资源,切实解决康养产业用地问题。鼓励康养产业用地使用存量建设用地,指导各地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规定,在整体连片改造时要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公益事业等公共设施建设,充分保障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用地需求。
三、关于“政策扶持,加强康养专业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一)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医养康养相关专业。2019年印发《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我省医学院校医学人才的培养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学类本科高职院校根据基层需要,开设护理、助产、康复、医养结合、职业健康等相关专业。2020年,中山大学等37所本科高校开设养老服务业相关专业,在校生2.5万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等40所高职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在校生3.7万人;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等40所中职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在校生4.3万人。近5年来,我省技工院校共培养技能人才100多万人,9项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被人社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现有技工院校146所,在校生60.89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20所技工院校开设护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康复保健、中药及营养保健等医养结合专业,在校生约5千人,为“健康广东”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不断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护理员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护理员规范管理制度,不断丰富护理队伍层次,明确护理员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要求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组织开展护理员的培养工作,切实增加护理员数量,扩大社会就业,满足群众和社会需求。省护理学会及各级医疗机构在“十三五”期间围绕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慢病管理、延续性护理等开展了各项活动,通过学术讲座、培训班、疑难病例讨论、个案查房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老年护理人员工作能力。
(三)大力实施“南粤家政”工程。指导广东家庭服务业协会联合省内家政龙头企业、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借鉴“菲佣”和港澳地区家政服务业经验,开发家庭服务、家政运营管理2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善家政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南粤家政”工程启动以来,我省重点围绕居家、母婴、养老和医护等四个重点培训项目,大力实施技能提升培训,2020年,全省开展“南粤家政”培训约33.86万人次,其中,养老护理3.82万人次、医护人员3.36万人次。
(四)鼓励金融行业助力康养人才队伍建设。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以赞助、捐赠等方式向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如泰康集团推出“溢彩千家养老院”公益培训计划,对全国28个省区市养老机构人员开展培训超过15000人次,在广东省内有广州、江门两市4家养老院和泰康集团签约。
(五)加强与港澳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加强粤港澳中医药养生、卫生健康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支持引进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康养产业人才,鼓励和吸引港澳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到广东就业,帮助提高我省养老业护理专业水平。广州市慈善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共同发起成立广州市慈善医院医养结合研究院,连续两年联合香港、澳门护理行业学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形式多次组织老年护理业务技能培训班。
四、关于“多管齐发,加快康养产业与本地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打造健康绿色休闲农业。我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全省99.8%的自然村完成了基础环境整治,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9%,自然村配备保洁员和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率99%,全省行政村通客车率和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100%,行政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86.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8.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8.6%,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深化拓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珠三角农村“五美”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万里碧道”,建成一批美丽乡村和精品旅游线路,“四沿”地带共打造280余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全省34个乡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60余万个。我省休闲农业总投资持续增长,以休闲农业为依托的康养业态蓬勃发展,持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活动,着力培育休闲农业品牌。我省现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47个、示范点407个。2020年,我省多措并举克服疫情影响推进休闲农业强劲复苏:向农业农村部推介10条我省精品景点线路,精心组织广州从化在全国冬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介活动上展示休闲农业发展成效;6月,首次举办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夏季)推介活动;打造“粤休闲农业”微信小程序,内设精品路线、休闲景点、农业公园、特色产品、美丽乡村五大模块,创造性引入线路个性化定制、AR云赏景等新场景应用;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013个,从业人数为57.89万人,接待人数达1.24亿人次,营业收入143.7亿元。此外,成立了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联盟、广东省农业公园产业联盟,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广东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依托不同资源禀赋,打造不同特色的乡村康养产业品牌。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相继与云浮、肇庆、韶关等市政府签订文化旅游合作共建协议,共同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在与云浮市政府签订的文化旅游合作协议中,提出“通过双方合作共建,努力把云浮建设成为具有岭南山水、广府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幸福之城,成为广东省文化旅游产业大市、全国知名的康养产业高地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在与肇庆市政府签订的文化旅游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中,提出“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将肇庆打造成为全省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推进德庆南药(香雪)产业园、怀集粤港澳大湾区大南药产业园等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在与韶关市政府签订的关于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合作协议中,提出“支持韶关市围绕粤北生态保护区建设,大力发展具有文化创意和具备旅游功能的森林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型业态。推动韶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建设,支持韶关市搭建合作交流渠道、拓展海(境)外文化和旅游平台,省市合作推进对外和对港澳台合作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深化推进韶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建共融”。我省积极推进乡村康养产业发展,认定了15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包括乡村康养线路,认定了202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其中有的村突出主打康养旅游产品,深受游客青睐。
五、关于“抓好试点、引导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我省积极开展医养结合试点,不断探索为老年人健康养老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支持。全省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镇(村)”医养结合试点网络:确立了广州等4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19个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县(区)。有10个案例被国家卫健委列入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10家医养结合机构入选为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4个县区、21个街道和13家企业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3个县、2家企业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佛山市“家门口医养结合”和江门市“‘两院一体’医养结合”入选广东省第二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清单。
(二)积极建设特色鲜明的康养小镇、示范园区。我省积极鼓励和支持粤北片区发展康养产业,依托北部生态区优质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布局“一县一特色”的中医药康养、健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乐昌中键行集团、丹霞山博士生态园、曲江经律论文文化旅游小镇为载体,打造集中医文化、健康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健康养生产业园和健康小镇,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区。充分利用瑶医瑶药、石斛之乡和健康旅游、赛事活动等重大节会的宣传效应,打造医道养生、药膳养生、中医药生态拓展,成立了连南县瑶医瑶药研究中心和中医药(瑶医瑶药)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瑶医瑶药展示体验中心和中药百草(瑶药)示范园,搜集整理了180多条民间单方、秘方、验方,按传统方法制成近10种制剂,收集药材160多种,核实瑶药60多种,并开展集中种植。积极开发瑶医特色的养生方贴、瑶浴助剂等系列健康功能产品。
(三)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一是税费优惠扶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养老服务机构按现行政策享受相关税费优惠。为社区提供养老、家政服务的机构,按规定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不动产登记费等方面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二是价格优惠扶持。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场所用电、用水、用气等享受居民价格政策,相关部门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质等为理由拒绝执行相关价格政策。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已将养老服务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用于社会福利的彩票公益金50%以上的资金集中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从2021年起将用于社会福利的彩票公益金55%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省财政资金着力支持各地推进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支持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在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方面,各地积极落实民办养老机构补贴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及新增床位,每张床位给予3,000-15,000元不等的补贴,对接收政府兜底的特困等老年人,按照收住老人护理程度不同给予每人每月100-500元的床位运营补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委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7月1日
(联系人:唐志锋,联系电话:020-8319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