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发布机构: 本网 名  称: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10131号提案答复的函
分 类: 其他文件;函;卫生、体育 发文日期: 2021年08月02日 文  号: 粤卫案函〔2021〕268号

粤卫案函〔2021〕268号


林燕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推广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纳入我省院前急救体系的提案(第20210131号)收悉。经综合省教育厅会办意见,并征求省公安厅、省消防救援总队和省红十字会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动员社会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能力

  2021年4月,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医保局9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19号),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公安厅、应急管理厅等9部门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2021-2025年)》(粤卫医函〔2021〕44号),提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急救人才队伍长足发展,社会急救技能普及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推动急救事业发展的积极氛围基本形成”的目标任务,并明确其中一项主要任务为“广泛动员社会”,要求各地市制订本辖区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和实施方案,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内容和标准,统一整合急救(指挥)中心、红十字会、公立医院及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多方力量,开展针对社会公众的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培训。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等方式,普及公众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在对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新入职和在岗培训中,加大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内容的比例、增加培训频次,提升急救能力。积极开展中小学急救常识普及,推广高中生、大学生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全人群自救互救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县(市、区)先行先试,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循序渐进、全民共享的原则,根据区域人口数量,对人员流动大的地铁站、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交通枢纽、公园、旅游景区、大型商场、体育场馆、社区等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急救设施设备配置,逐步提高配置比例,完善公众急救支持环境。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主动配置急救设施设备,组织开展人员急救相关专题培训。

  二、重视学校学生的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培训

  一是落实课程,让中小学生掌握急救知识。2008年以来,要求全省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在“安全应急与避险”领域,对中小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急救知识提出具体要求,从小学到高中,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安全教育。如在1-2年级要求学生“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3-4年级懂得“鼻出血的简单处理,简便止血方法”;5-6年级要求学生知道“煤气中毒的发生原因和预防;触电、雷击的预防;中暑的预防和处理;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的自我处理”;初中学生能够进行“毒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骨折简易应急处理知识(固定、搬运)”。中小学健康教育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小学阶段还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教育学生安全应急与避险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突出重点,让高中以上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2018年起,我省在珠三角地区进行试点,在高中阶段增加心肺复苏的内容。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肇庆等市教育局与卫生健康、红十字会、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单位合作,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技能培训等形式,将心肺复苏知识覆盖所有高中,提高高中学生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水平。2019年,省教育厅联合省红十字会联合举办了全省大学生应急救护竞赛,各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培训和参赛,提高了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率。

  三是试点推行,配备校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提高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效率。2018年,深圳市政府在高校校园内投放了100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2019年向中小学投放500台,并联合“腾讯地图”发布“AED地图”,以便及时、有效的抢救在校园内发生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2021年3月,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向大学城及周边学校捐赠65台AED,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升大学城范围内各级各类学校院前急救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是加强宣传,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应急救护的意识和能力。省教育厅利用“广东教育”公众号以及“安全教育平台”APP,发布推文、开展专题教育等,引导师生和家长关注急救教育、了解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

  三、将急救技能纳入重点人群的在岗培训

  一是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现场急救训练工作。广大公安民警身处直接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救助群众的第一线,除具备必备警务技能外,还应具备必要的现场急救技能。近年来,省公安厅把现场急救技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警务训练工作。2019年8月以来,按公安部部署组织各级公安机关开展公安民警现场急救训练。目前,现场急救训练已列入新警、改制转隶民警、领导干部、警衔晋升及厅机关民警晋升训练等各级各类培训的必训内容;省级公安机关每年为各地级市培养3名教官、为各县(市、区)培养1名教官;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每年为各个基层科所队培养1名小教员;各级公安机关持续抓好全警急救训练的普及工作,推动民警、辅警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

  二是针对性地与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针对公安队伍缺乏专业医疗急救人才的实际,省公安厅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广东省中医院急救中心协商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各市、县(市、区)公安机关也主动与当地专业医疗机构联系,建立相关协作机制。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共举办急救训练教官培训班110余期、专题培训或讲座750多期(场),培训教官5000余人,参训民警、辅警超过8.2万人;中山、惠州市公安局民警第一时间运用心肺复苏技能为群众争取最佳抢救时间的事迹,受到媒体和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点赞。

  三是坚持练战一体确保全警覆盖。除了省级规定动作,地市公安机关特别是一线实战部门以战代练、战训合一,纷纷将急救课程纳入平时训练工作中,应用到实战服务中。江门规定集训超过5天必须开展不少于4个课时的急救训练。河源在每期培训班中安排了8-12个课时的急救训练。深圳拓宽急救视野,针对嫌疑人使用化学物质进行攻击、激光笔照射人眼等新情况,研发防暴处突警务现场急救课程,编印了《警务现场急救执行手册》、制作了民警乐于接受的“抖音式”微课程,系统性讲解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危险化学物品伤害的现场处置及战斗防护,重点介绍13种常见伤病情的应急处置要点及流程。佛山开展了“健康警队基层行”活动,到基层单位举办疾病预防和急救知识培训,组织教官团队研发现场急救“微课程”、编写现场急救手册,方便民警学习。

  四是加强基层单位急救设施配备投入。近年,省公安厅把急救设施的装备配备作为一项硬要求,明确规定各地市警训基地至少配备1台能提高心脏骤停抢救率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各级各部门主动加大投入,及时为基层采购配置急救设施装备,加强防护保障。2019年以来,省公安厅出资采购了一批AED,配发给粤东西北14个市公安局训练基地以及广东警官学院和厅民警培训中心。

  四、省消防救援总队开展基础生命支持资质培训

  一是开展急救专业训练。广东总队自2019年起,在车辆事故、高空拯救等专队探索配置持有美国心脏协会拯救 心脏专业认证骨干255名,以有效应对救援过程中受困者心脏骤停、呼吸困难、大量出血、外伤骨折等状况,在处置灾害中有效护理被困者,可有效避免因救援中救护知识不足造成受困者二次伤害。2020年,广东总队邀请专业急救教练对全总队基层指战员开展基础生命支持资质培训,共5110名指战员取得基础生命支持资质。

  二是作战训练安全专项工作。2020年和2021年广东总队持续开展全省作战训练安全专项工作,将紧急救援知识纳入作战训练安全培训和专训重要内容。全省各基层队站组建紧急救援小组,各队站配备1名专业安全助理,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安全保障,在作战过程中实施安全管控。

  三是深化医疗救护调研。近年来,广东总队与香港消防处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就香港消防处辅助医疗服务基本情况、运行模式、专业训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总队派出调研组到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等单位走访调研,全面了解广东省院前医疗救护基本情况。

  五、发挥红十字会力量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程度

  省红十字会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为基础,以易生意外行业、领域和公共场所为重点,以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建设为依托,以应急救护师资和救护员队伍为骨干,全面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充分发挥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主体作用,有效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程度,不断发展壮大红十字救护员队伍,力争实现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现场都有救护员施救的目标。

  202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2020〕24号),明确将应急救护纳入学校素质教育重要内容,融入教学与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推动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 等重点教职员工全员培训取证,推广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军训 课程,倡导髙职、高校学生全员取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 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红字〔2020〕 47号)也提出,将提升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优化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增强现场救护能力、完善救护服务阵地等作为工作目标,以社区、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以及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壮大群众性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伍,提升救护响应能力。

  下一步,我省将在推进《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落实学校急救课程,总结和推广对高中以上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经验,加强对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类教师职工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及家长应急救护的意识和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继续调剂专门经费,推动全省公安机关急救设施的配置,特别加强对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深入推进全警急救训练的普及工作,持续强化各级各类现场急救训练培训,争取3年内全省全体民警、辅警都能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实现基层一线执法执勤民警、辅警人人懂现场急救的目标。将急救技能纳入消防指战员普训,开展针对消防员的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探索将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纳入消防救援普训内容,有效提升消防救援人员自救和救人能力;协助组建专业化消防紧急救援小组,对其进行专业化医疗培训,使其掌握专业医疗救护知识,成为保障指战员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推动消防救援队伍承担院前医疗救护。进一步完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7月27日

  (联系人:黄熙,联系电话:020-8381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