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工作动态


【爱卫在行动】佛山市获第一个“全国卫生红旗城市

时间:2020-04-09 15:42:58     来源:佛山市爱卫办


  佛山市于1952年3月成立“佛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全市人民开展以疏通沟渠,清除垃圾、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跳蚤和虱子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

  1957年12月25日至1958年1月3日,在中共佛山市委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把市区建成“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轻工业之城、文化艺术之城、整洁美丽之城”作为决议写入了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成为全市工作指南。1958年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同年初,佛山市市委成立除害灭病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兼市长邓振南为领导小组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市委市政府采取“治本为主,标本结合,综合防治,分期实施,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先急后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卫生基础性工作。并根据佛山市的实际,大搞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苍蝇孳生地,并兼顾进行消灭老鼠和臭虫。佛山市蚊子孳生地主要是家庭渗井、下水道的留沙井,大街小巷的明、暗渠和新涌。1958年元旦后,佛山市发动群众清理新涌(群众称为佛山“龙须沟”)。新涌原是佛山近城的一条小河,全长8000多米,从前可以通行农艇,为附近城乡交通运输水道之一,后因年久失修,近城一段长约2000米,附近居民倾倒垃圾、余泥、瓦砾、杂物,造成淤塞,分段积水,蚊虫丛生,天晴日晒,臭气熏天。附近有句民谣说:有女不嫁大湾坊,十分容貌也熏黄”。因此,发动清理新涌,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当时市委书记、市长带头,群众踊跃参加,仅用48天时间,就把这条臭水沟变成清水河。在此期间,爱卫办吴士良根据抽水马桶的原理,建议在下水道留沙井旁安装U型管,承接路面水流入下水道,然后将沙井盖密封,防止下水道孳生蚊虫,并阻断蟑螂、沟鼠出入之路。经试验之后,在全市推广U型管(包括各家庭的渗水井)。

图片15.png

1958年夏市政府召开全市人民苦战60天根治下水道誓师大会


  清理新涌后,市爱卫会又于1958年4月份提出“苦战60天,根治下水道”的号召。群众踊跃参与,每天约有7000多人参加修建下水道。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和15万多元,修治了全市86000多米大小排水管道,建立了下水道管网。小街用石底明渠,大街用单管或双管陶管渠,主渠用砖墙砖拱的方渠。所有下水道留沙井安装U型管,密封沙井盖。凡是明渠转暗渠的地方,也安装U型管,不准露空直进。同年7月,省爱卫会、省卫生厅组织第二次全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佛山被授予“广东省辖区除四害讲卫生流动红旗奖”第一名。

图片16.png

居民们把下水管运到工地去安装。(1958年)

图片17.png

1958年,松桂里居民根治下水道在紧张劳动

图片18.png

干部研究除害灭病工作。(1958年夏,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爱卫工作。右一是副市长王灿,右四是市长邓振南)


  市委为了防止人民群众产生松懈的情绪,及时提出了“继续战斗,消灭苍蝇孳生地,确保卫生红旗”的口号和工作要求。首先把全市不合卫生要求而又孳生苍蝇的40多座干式公厕,改为瓷兜式水厕,同时改蹲位,加建密封式储粪池。先由市环卫处改建一座作样板,然后各街道办事处照此改建所在地的公厕。结果在45天时间内将全市干厕改造完毕。并拆除了农民在城区所设厕所及鱼塘的吊棚厕所,使全市厕所达到无臭、无蝇、无蛆的要求。经改厕和结合发动群众拍打,药物毒杀,市区内苍蝇密度大为降低。


图片19.png

佛山市永安公园过去又脏又臭的露天厕

图片20.png

1960年,佛山市公正路新建立的厕所

  

  在全市一千多条大街小巷中,除少数整齐石板路保留原状外,其余一律改为无熟料水泥路。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建国初期,市区遗留下的颓墙烂房地很多,居民用它来种瓜果、韦陀花等,也有不少烂屋地成为堆积瓦砾余泥的场所,对市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在平整路面后,提出“烂地变花园”的口号,进行烂地改造,用检查评比的办法掀起美化街道的高潮,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建起成百个街头小花园、儿童乐园和数以千计的街边小花基,成为人们休息的场所。

图片21.png

1958年,高基街整治后变成又平坦双清洁水泥路面


  期间,全市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卫生工作的实践活动,使全市人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形成了人人爱清洁,家家讲卫生的优良风气,部分住户家中陈设整洁、窗明几净,群众称为“卫生之家”。市爱卫会及时给予表扬,并制定了“卫生之家”六条标准。当时祖庙办事处沙塘坊68号何六姑家庭卫生质量特别好。她已58岁,是缝衣个体劳动者,她自接受卫生教育后,十分注意清洁卫生,屋里屋外经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杂物收拾得井井有条,连炉灶墙壁也抹得闪光发亮。有一位来参观的外宾,拿出白手巾擦一下墙壁,结果白手巾没有沾上污渍,他惊奇地说:“奇迹!”。何六姑积极参加居委会的各项卫生活动,成了全市有名的卫生积极分子。到她家参观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参观团,还有我省省委书记陶铸、区梦觉等领导。此后市爱卫会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卫生骨干和积极分子到何六姑家参观学习,在全市掀起一个创“卫生之家”的群众运动,至1959年底,全市家庭基本上都是清洁户,其中有3,000多户达到“卫生之家”的标准。1959年市爱卫会派出工作组会同升平办事处到朝阳居委会的居安里,开展“卫生模范街”的试点工作。年末,全市有50多条街巷达到“卫生模范街”标准,由市爱卫会发给“卫生模范街”的奖状。

图片22.png

讲究卫生的一家,她们在抹桌子

图片23.png

1958年,卫生模范街——居安里


  1959年春,由市卫生防疫站统一部署,组织全市三百多名医务卫生人员,对全市近20万人作血丝虫、麻风、疟疾普查,对郊区四万多农民还增加钩虫病查治。发现瘤型麻风病人全部送南海县黄猄围麻风村留医,查出血丝虫疟疾和钩虫患者,全部免费治疗。1958年-1959年进行多次灭鼠运动,完全消灭了佛山上沙和石湾流行的恙虫病。

图片24.png

组织卫生人员宣传除害灭病


  1958年初,市爱卫会积极提倡、鼓励各街道订立卫生公约。为了惩戒极少数不讲卫生的人,改变不讲公共卫生的恶习,制订了《违反公共卫生罚则》,于1958年4月3日正式公布。同时,佛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公布了《佛山市卫生公约》,使除四害、讲卫生、保护环境卫生面貌,具有法令性的约束力。

图片25.png

1958年市委发布《关于彻底处理室内污水严格防止蚊子孳生的规定》


  1958、1959两年大搞卫生基本建设,消灭了大量蚊蝇孳生地,使全市四害密度大大下降,城市卫生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在全省多次卫生检查评比中,佛山都名列前茅。省卫生厅将佛山下水道防蚊装置制成模型,上送北京参加全国卫生科研成果展览。

  1959年11月全省城市爱国卫生运动检查评比,佛山市被评为“广东省特等卫生标兵”。1960年2月全省卫生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现场会议在佛山市召开。佛山市爱卫会主任宋荣贵作了“佛山市爱国卫生运动情况及经验”的介绍。省委书记区梦觉亲自参加会议并作了指示,她赞扬佛山市是一个整洁美丽的城市。接着《南方日报》于二月十六日在头版头条发表题为《让佛山之风吹遍全省》的新闻报导,宣扬佛山市卫生先进事迹。中央领导同志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贺龙以及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长茅盾、卫生部长李德全等也先后到佛山视察。

图片26.png

1960年邓小平视察佛山卫生街—居安里


  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中央爱卫会于1960年3月17日至20日在佛山召开“全国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会议”。由卫生部党组书记张凯主持,佛山市第一书记罗汝澄作了“佛山市爱国卫生运动情况和体会”的介绍,佛山市爱卫会主任宋荣贵作了“佛山市人民苦战六十天,根治下水道的经验一介绍。地委书记骆助在会上发言,张凯副部长作了题为《学佛山、赶佛山、超佛山,把全国爱国卫生运动推向新阶段》的总结报告,并代表中央爱卫会正式命名佛山市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红旗市”。红旗杂志1960年第六期刊登江林的文章《卫生红旗市—广东佛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古镇春风》大型纪录片,向全国介绍佛山市爱国卫生运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