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第五十一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4-09 08:54:49 来源:南方网
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2020年4月8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第五十一场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唐锋军
主持人唐锋军: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持续大力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为广泛集聚社会资源和力量,精准对接产学研用,省科技厅启动成立了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等三个联盟。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有:省科技厅副厅长龚国平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女士,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尹烨,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彭育才先生,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黄韧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疫情及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在,先请周紫霄女士介绍我省最新疫情及防控工作。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
周紫霄: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首先,通报一下新的疫情情况。
昨天0-24时,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分别为深圳报告1例,来自美国,是在入境口岸发现;佛山报告1例,来自尼日利亚,是通过主动排查发现。新增境外输入关联病例1例,为广州报告,是通过主动排查发现。新增境外输入关联疑似病例1例,为河源报告,是在隔离点发现。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分别为广州2例、东莞2例、深圳1例。
今天(4月8日)0-12时,新增出院10例。截至4月8日12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36例,累计出院1421例。全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75例,累计出院82例。现有在院107例。
下面,介绍一下我省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
一是全面做好武汉来粤人员健康管理。从今天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据统计,约有10万人将从武汉陆续返粤,“内防反弹”的风险增加。为严控输入风险,我省采取了“三个一”和“三个提醒”的措施,强化社区管理和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全方位做好武汉返粤、来粤人员的健康管理。“三个一”是指对近期武汉返粤人员,打一次电话,询问本人及家人近期健康状况及有无接触过确诊、疑似病例;要求在湖北检测一次新冠病毒核酸;要求扫一次广东粤康码,并连续申报至少3天的健康状况。“三个提醒”是指用人单位和社区要对武汉返粤、来粤人员,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重点提醒抵粤14天内除上下班外不得外出,不得组织、参与聚餐和聚会等活动;开展健康状况问诊,提醒关注健康状况,是否出现发热、干咳、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提醒每日在粤康码上申报健康状况。同时,我们要求,对持“湖北健康码”红码和黄码人员,以及未申报粤鄂两省健康码的武汉来粤人员,及时安排核酸检测,并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对于无7天内核酸检测报告者,抵粤当天安排到医疗机构核酸检测;我们建议,武汉来粤人员7天后再检测一次核酸。
另外,据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介绍,目前,我省的“粤康码”与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各省(区、市)健康通行码实现了数据共享互信。外省人员进入广东时,应提前登陆“粤省事”平台领取“粤康码”,或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APP申领“防疫健康信息码”作为我省通行凭证,实现“一码通行”。同时,为切实做好武汉来粤人员的健康服务和管理工作,现阶段武汉人员来粤,应通过“粤康码”的“入粤申报”功能,登记目的地等基本信息。“粤康码”是通过汇聚疫情发生以来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采集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动态分析,确定重点人群,包括确认病例和核酸阳性人员、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疫情重点地区输入人员、集中隔离人员、居家隔离人员等六类,标识为“红码”,其余人群标识为“绿码”,这个判断规则是科学、准确、可靠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二是抓紧抓细抓实外防输入“五道防线”。当前国际疫情呈暴发、激增态势,广东作为经济活跃、对外交往频繁的省份,外防输入的压力较大,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我省始终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全方位织密织牢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五道防线”,严格实施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坚决遏制境外输入传播。3月21日以来的新增入境人员病例都在口岸和隔离点发现并掌控。3月21日以前的存量入境人员,我们从3月23日起就实施了拉网式大排查,由社区“三人小组”,逐一上门开展健康状况问诊和核酸检测,已对4.78万前期入境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通过大排查,我省3月8日至21日的存量入境人员底数已摸清,他们的风险是可控的,而且我省社区网格化排查处在不断强化的状态。
当前的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省上下仍要不松劲、不懈怠、不麻痹大意,切实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维护好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里,我们也要再一次提醒公众,切不可放松自我防护,仍要坚持不聚集、不扎堆、勤洗手、多通风,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自我监测管理,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
最后介绍一下援湖北医疗队返粤情况。今天,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州、佛山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员结束援助任务返粤。此前,4月5日和4月7日分别有135名、131名医疗队员返粤。截至目前,还有180余名医疗队员坚守武汉。
我的通报至此,谢谢。
主持人唐锋军:谢谢周紫霄女士。现在请龚国平先生介绍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进展情况。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龚国平
龚国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省委书记李希在3月25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我省科研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强调要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实抓好。近期以来,我们保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持续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着眼长远,大力推动我省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进展情况如下:
一是制定出台生物医药创新政策十条。3月26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近日由我厅会同省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卫健委、医保局、金融办、中医药局和药监局9个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政策共十条,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在创新布局、平台建设、技术供给、企业培育和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力争把我省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支柱产业。政策既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临床试验激励、上市应用等方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又注重环境营造,提出强化科技伦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与此同时,结合新发传染病防控需要,政策特别提出要加快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实验平台,加大检测诊断、生物疫苗、抗病毒创新药等研发力度。
二是启动首批传染病防治领域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联盟在创新资源集聚、产学研用精准对接、行业规范自律等方面的优势作用,积极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和企业的力量,我厅今天已启动成立了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3个联盟,旨在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鼓励采取大联合、大协作、大团队的方式,加快推进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发展壮大新兴业态,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同时,新启动建设130余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支撑疫情防控。
三是突出重点持续推动科研攻关。推进实施前三批科研攻关应急专项项目,推动磷酸氯喹、血必净注射液、氢氧混合吸入气纳入国家诊疗方案,构建新冠病毒受体人源化ACE2小鼠,启动实施第四批科研攻关应急专项项目,重点支持危重症肺炎综合救治技术、防护物资、病毒病原学、病毒传播预警等方面的研究,发挥广州、深圳等地市积极性,支持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实验室自主立项,省市两级财政资金投入累计达6.6亿元,全力推动科技战“疫”。加快药物研发进度,以科研攻关推动一线临床救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开展了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机理和临床研究,显示其对新冠肺炎的明确疗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率先开展并完成法匹拉韦临床研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科技部建议将其纳入诊疗方案。积极推动CD24Fc注射液干细胞、康复者血浆和扶正解毒颗粒治疗重症临床研究。加快推动疫苗研发,我省推动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正在开展动物攻毒保护实验。加快推动检测诊断试剂国内外应用,我省获得国家注册审批的6个检测试剂盒均已获得欧盟CE认证,累计生产超过4600余万人份,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出口,并向多个国家捐赠。进一步推动可长期使用口罩研制,我省已研制出有机硅烷口罩、重离子滤膜口罩、聚四氟乙烯滤膜口罩等,经相关机构检测,防护效果好,可连续多次多天使用,同时研发出纳米纤维内膜口罩,能够取代熔喷布,成本更低。
四是加强港澳和国际科技合作。港澳科学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在中药致病机理、单克隆抗体研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我省研发的AI影像辅助诊疗系统已在国内7家定点医院使用,并在伊拉克医院等国外机构试用。钟南山院士团队与欧洲呼吸学会、美国医疗专家团队等多次视频连线,并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在诊疗技术、流行病学与致病机理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分享我省和我国新冠肺炎防控成功经验。
我的通报到此,谢谢大家。
主持人唐锋军:谢谢龚国平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1、人民日报记者:想请问一下龚国平副厅长,您刚才提到广东审议通过了加快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措施,请问有关政策措施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亮点?谢谢。
龚国平:谢谢您的提问。经省政府同意,这次省科技厅等9个部门出台的生物医药创新十条政策,是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设生物医药强省的具体行动,主要体现为“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高端科研实验平台建设。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加强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省实验室建设,争取成为国家生命健康领域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国家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赋予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省级科研项目自主立项权。比如说,在最近的第四批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我厅把钟南山院士牵头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22个自主立项项目直接列为省级科研项目,把徐涛院士领衔的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的11个自主立项的项目直接列为省级科研项目。
二是突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供给。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加大检测诊断、生物疫苗、抗病毒创新药等研发力度,从生物技术源头创新、药品与器械研发、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多个层面构建核心技术供给体系,组织实施生物技术安全、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和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等专项计划。
三是突出培育发展产业特色园区和骨干企业。力争到2022年,培育建设4个左右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重点推进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的建设,培育发展研发投入超50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1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超亿元的企业100家。鼓励银行加大对生物医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创投资本助力初创企业培育发展,加快CRO等研发外包服务机构的培育和奖补,完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体系。
四是突出创新资源的集聚。积极对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广东布局,支持国家的大院大所来粤设立研究院,鼓励世界五百强的药企来粤设立研发总部。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学科建设,强化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的保障,以深圳、广州为核心,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集聚区。
五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相关政策,从生物制品材料通关、药品医疗器械流动等方面打通粤港澳创新要素跨境流动路径,建立健全产品研发和临床研究的激励机制,对药品医疗器械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给予奖补。优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定点使用、采购制度等,促进医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实行科技伦理承诺制,强化科技伦理和生物安全管理。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2、南方日报记者:请问彭副理事长,我省现阶段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进展如何?我省成立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考虑是什么?谢谢。
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彭育才
彭育才:每一次疫情发生以后,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疫苗,作为预防疫病的有效武器,疫苗有最低的成本,更有先发制人的优势。在这次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广东省的科研单位在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指导和协调下,在国家有关科研机构的支持下,我们重点开展了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并且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在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方面,经过动物实验证实,我们的疫苗都可以诱导小鼠和猴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而且这些抗体都有很强的病毒中和能力,目前正在进行攻毒保护实验。在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研制方面,我们也已经获得了候选的疫苗。
最近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我省27家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疫苗研发生产企业组建了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由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作为理事长单位,徐涛院士担任首任理事长。联盟将加强疫苗研发单位与疾控中心、医院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投入,提升整体的合力,服务疫苗创新事业,增强区域的疫苗研制能力。联盟也会积极地整合国内外资源和力量,我们会合力地推进疫苗科研的攻关,加大研发的力度,推动疫苗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希望为人类共同抗击新冠肺炎作出贡献。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3、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当前广东在诊断试剂的生产和研发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刚才也有提到诊断试剂的创新联盟,是否请尹先生就此来做一个更加详细的说明?谢谢。
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尹烨
尹烨:谢谢您的提问。我先给大家讲一组数据,截止到4月8日,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全国范围内23家26个产品,这其中就有广东的5家6个产品,覆盖了包括基因测序的产品、核酸诊断的产品,还有免疫检测、抗疫抗体检测类产品。
如果从产业的层面来看,中国目前在A股上市的体外诊断试剂厂家是28家,数量占全球所有的体外诊断试剂上市公司比例大概15%,这其中注册地在广东的体外诊断试剂公司为8家,约占到中国A股上市公司总数量的约29%。如果从截止到上周五的市值来计算的话,这个市值金额占到了中国A股上市体外诊断试剂公司的53%,几乎占到一半以上,占全球的市值达2.6%,因为这里有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不仅仅是体外诊断试剂,我是把它的体外诊断试剂这部分拆出来算出这样一个结果。这个也就印证了您刚才提出的问题,整个广东省在体外诊断试剂这个领域是有非常深厚积淀的。
在面对一个新发的重大的烈性传染病的疫情开始,能够实行精准隔离是非常重要的。精准隔离的关键其实是要精准地检测,我们才能“保阴隔阳”,知道哪些是阴性,知道哪些是阳性,才能对临床进行精准的诊断,为疫情后续防控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武器。能实现精准诊断的关键,其实恰恰就是要有这种先进科学技术,而且要质量,包括成本还要可及,所以诊断试剂是实现对这个疫情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扩散,包括让老百姓心安的这样一种产品和服务。随着在传染病形势日趋复杂,我们都知道,过去30年,越来越多的人类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传染病,都纷纷地由于某种原因来到人间。特别是国际上新冠疫情依然肆虐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于加快传染病诊断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在省科技厅的推动下,我们成立的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首批理事单位共计14家,既包括科研实力很强的,比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创新研究院,也包括几家本土的上市企业。联盟已经收到了来到广东省及港澳地区的,超过120家单位入盟的申请,我们将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吸纳这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优势企业加入。同时,我们也加强与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的衔接,联盟采取开放式的组织管理模式,不断地吸纳在传染病科技工作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发挥重要作用的单位加入,我们也热烈地欢迎具有国际竞争力研发团队和机构能够加入该联盟。
联盟成立以后,我们有几个重点工作:首先,要积极地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能够广泛地去集聚国内外各界的力量,建立传染病的诊断合作研发平台,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临床用户和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协作,努力突破一批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其次,我们要发挥咨询服务作用,在联盟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会致力于传染病诊断试剂的研究生产、质量保障和推广应用当中的共性关键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和长期的合作,也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和建议。最后,要发挥交流共享作用,去建立构建互补的合作关系,及时交流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产业技术创新链的顺利运转,提升传染病诊断试剂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我省的检测试剂产业。谢谢。
澳门日报记者提问
4、澳门日报记者:有个问题想提给黄韧副理事长,刚才在主发布中也提到了广东成立了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于技术创新联盟,请问该联盟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动物实验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有哪些作用?谢谢。
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黄韧
黄韧:大家知道,实验动物是人的替身,同时也称为活的度量衡,在疾病的机理研制、创新药物的研发,以及公共卫生评价和防疫攻关等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中是离不开的支撑和保障。大家以前都能够听到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它在安全性、有效性的药物研发和评价之中所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也看到我省实验动物行业的优势和不足,一方面我省实验动物模型基础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比如猪、猴子等这些疾病模型的研发上取得了很好的创新模型的结果。还有,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先后在新冠病毒ACE2小鼠模型研究中也取得了突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我省实验动物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疫苗联盟副理事长彭育才先生刚才所介绍的,我省多家的疫苗研发机构其实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不管是在疫苗的构建以及疫苗的效果评价方面,但是由于我们省缺乏高标准的大动物实验平台,所以等做到了动物攻毒保护实验的时候,又必须要到外省的有相应条件的实验室里面去开展,这个也成为制约我省疫苗研制和支撑新冠防疫斗争的一个瓶颈。
在这种背景下,省科技厅推动成立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现在这个联盟有42家发起单位,均来自于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企业,包括澳门的中医药质量标准国家重点实验室,它也是我们的发起单位,这42家接近全省实验动物行业机构的1/3。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这几天收到了31家其他单位的入盟申请。可以看到,我们这个联盟的发起和成立,得到我们这个专业行业里大多数人的响应和认可。
这个联盟成立以后,我们将本着推动行业内产学研结合为宗旨,促进联盟成员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入合作。我们将具体围绕实验动物资源标准化、动物模型技术创新和临床前评价技术平台的搭建、组建专家委员会搭建战略咨询和研究平台,对标对表国际标准,吸纳全球实验动物行业的最新成果,推动实验动物及相关上下游的产业建立统一的生产、质量和服务的标准,引导我省实验动物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搭建以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为重点的实验动物高端科研实验平台,提升实验动物资源创新研究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动物实验及技术服务,从而全面地来促进和推进我省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5、科技日报记者:请问一下龚厅长,现在随着复工复产有序地推进,以及新冠肺炎有全球性的传播,口罩的需求量急剧地增长,如何提高口罩使用效果和使用周期十分重要,广东在这方面有什么研发进展?谢谢。
龚国平:谢谢您的提问。为了解决个人防护口罩的供给保障问题,我们组织省内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从内外层无纺布材料和中间熔喷布替代材料两个方面开展攻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有机硅烷口罩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机硅烷是长效的抗微生物制剂,可在物体表面均匀分布,形成具有长效抗微生物病原体性能的表面涂层。研发人员将有机硅烷牢固地附着在无纺布的表面,使其具有抗菌抑菌的功能,采用有机硅烷处理的无纺布作为口罩的内外层,中间层用熔喷布制备的口罩,经相关机构检测,该口罩可连续有效佩戴7天。
二是聚四氟乙烯滤膜口罩和重离子滤膜口罩能提高口罩的使用效率,熔喷布是采用静电吸附作用吸附细菌和病毒,熔喷布遇水则失去了过滤的作用,导致口罩失去防护功能。研究人员研发的聚四氟乙烯滤膜和重离子滤膜具有纳米级的孔径,能有效地隔离细菌和病毒,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采用聚四氟乙烯滤膜或者是重离子滤膜替代熔喷布制造的可重复使用的口罩,可用沸水浸泡清洗或者是医用酒精喷洒消毒,经相关机构检测,可反复使用7天以上。
三是纳米纤维滤膜口罩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家知道,目前熔喷布的价格上涨导致了口罩的生产成本上升,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组织省内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积极研发低成本的纳米纤维滤膜来替代熔喷布,该口罩经相关机构检测,达到医用外科口罩的标准。
以上几类新型的口罩都已经产业化,并投入防疫的实际应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谢谢。
主持人唐锋军: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欢迎大家继续将感兴趣的问题发到省新闻办电子邮箱,我们将会同发布单位及时回应。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