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第五十二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4-11 09:19:12     来源:南方网


  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2020年4月10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第五十二场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将通报广东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进展,并重点介绍我省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及出台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省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陈岸明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女士;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先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先生;省商务厅副厅长陈越华先生;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先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方为民先生。

  首先,有请周紫霄女士介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

  周紫霄: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首先,通报一下最新的疫情情况。

  4月9日0至24时,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为广州报告,来自英国和法国,均在入境口岸发现。新增境外输入关联确诊病例3例,其中广州报告2例,分别为隔离点和主动排查发现;河源报告1例,在隔离点发现。新增出院1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例,分别为:广州6例、佛山3例、东莞2例。

  4月10日0至12时,全省新增出院2例。

  截至4月10日12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44例,累计出院1436例。全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78例,累计出院96例,现有在院病例100例。

  下面介绍一下我省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

  昨天,广东公布学生返校开学时间的安排,引起社会的关注。开学,是基于我省近期疫情特点和全面的复学风险评估而作出的安排。目前,虽然我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零星散发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但是我省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省上下正在因应形势变化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策略,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不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五道防线”把好外防输入关。我省始终将严防境外输入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筑起了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有效防线。我们设置了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的五道防线。目前,来粤人员入境时,口岸所在地的政府会同海关、边检等部门,严格做好检疫和信息共享,发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发热或者是呼吸道症状者,由入境口岸所在地的政府与海关及时移交,按相关规定落实封闭式转运、治疗、隔离、留观等防控措施。入境人员从下机、下船、下车到最后到达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严格做到全程不与社会产生直接接触,切断交叉感染的风险。

  通过以上的闭环管理,3月21日以来的新增入境病例都是在口岸和隔离点发现的。3月21日以前的入境存量人员,我们从3月23日起就实施了拉网式大排查,由街道村委干部、基层医务人员、民警组成“三人小组”,逐一上门排查,开展健康状况问诊,并实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全部进行核酸检测。目前,我省已摸清前期存量入境人员的底数,他们的健康状况都在跟踪和监测当中。

  二是离汉抵粤人员全部实行核酸检测,把好内防反弹关。对于武汉来粤返粤人员,我们实行了“三个一次”和“三个提醒”措施,全方位、全过程做好健康过程监测和管理。武汉返粤人员离汉之前要求做核酸检测,如果没有做,抵达广东的当日,我们就会安排免费进行核酸检测。广东对持“湖北健康码”红码和黄码的人员,以及未申报粤鄂两省健康码的武汉来粤人员,除安排核酸检测外,还将落实集中医学观察14天。

  三是继续发挥医疗机构的排查网底作用。广东一直实行发热门诊全员排查的举措,普通门急诊和新入院患者也将对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药店对重点人群购买退热药、止咳药的,也将做好信息登记,并追踪观察健康状况。目前,我省疫情防控的各道防线高效运行,并且在不断升级、堵塞漏洞。

  我省在每一个环节和关口采取的举措、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措施,都是为了能及早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经证明是有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同时,我们所制定的防控规定和采取的防控措施,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包括在粤外籍人士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在这里呼吁,希望在粤的中外公民充分理解并且积极支持、配合我省采取的防控措施,共同防范疫情风险,维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为我省最终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贡献力量。

  第三,介绍一下广东医疗队的情况。今天,坚守在湖北的最后一支广东医疗队——广东省第22批援助湖北武汉的医疗队,与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前方指挥部总共183名医疗队员已经平安返粤。至此,广东省援助湖北武汉和荆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2484人,加上我省司法系统派出的9名医务人员,共2493名医务人员已经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付的重任,返回南粤大地。

  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自1月24日除夕夜出征至今,成为驰援湖北最早,同时也是撤离最晚的医疗队之一。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湖北战场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保卫战。广东医疗队支援荆州后,总体治愈率由2月11日的5.21%提升到3月27日的96.7%。广东医疗队支援武汉后,截至4月9日,累计收治患者3616人,治愈出院3149人,总治愈出院率87.09%。他们在抗“疫”一线不畏艰辛、日夜奋战,用精湛的技术和医者仁心阻击疫情、挽救生命,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白衣战士”,是党和人民的英雄,更是我们广东人民的骄傲。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健康委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希望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状态继续投入我省的疫情防控中来,共同夺取这场人民健康保卫战的最终胜利。

  我的通报到此,谢谢。

  主持人邓鸿:谢谢周紫霄女士。现在,有请陈岸明先生介绍情况。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陈岸明

  陈岸明: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工作决不能放松,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制造”展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应急能力,体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十足的韧性,为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务院、国家工信部的高度肯定。

  广东省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一直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呈现出基础好、规模大、门类全的良好发展格局。广东拥有40个大类工业行业(全国有41个),规上工业企业超5万家(居全国第一),我省进入世界500强13家企业中有6家是制造业企业,2019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万亿元。

  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制造行业迅速动员、协同攻关,挑战了一系列的“不可能”。口罩生产企业从1月底的2家增加到目前的600多家,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提升到6000多万只;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从1家增加到44家,日产量约13万件,实现了“红区”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儿童口罩生产三个“零的突破”。口罩、口罩机、贴条机、胶条4类物资调运总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全国胶条几乎都由我省提供,生产的胶条长度可绕地球赤道超过9圈,口罩机、贴条机占全国产量超过八成,为支持全国特别是湖北、北京乃至国外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我省在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呼吸机、监护仪、药物(如磷酸氯喹)等医疗器械、药品生产方面,也体现了广东制造大省的实力和担当。与此同时,我们全面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加强对困难行业到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扶持,从帮助重点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到服务产业链的“上下游”众多配套企业。目前,全省10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已经全部复工复产,龙头企业省内外供应商已经全部复工复产,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以上,企业正开足马力提升产能,为实现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夯实了基础。

  在突发疫情面前,“广东制造”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充分证明了我们省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清醒看到,我省制造业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总体上是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不足,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产科、产教融合还有较大空间。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们要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化危为机,要坚定信心、逆势而为、迎难而上,坚定按照省委、省政府去年底既定的决策工作部署,加大贯彻落实的工作力度,发展更多的先进产业集群,加快广东制造强省建设步伐,在国际竞争中冲出一片新天地新气象。

  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底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出席会议并做了讲话,会后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广东“制造业十九条”。意见经过较长时间的谋划,广东“制造业十九条”凝聚了社会各界共识与智慧,我在这里把意见的主要内容简要向大家报告一下: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广东“制造业十九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开放合作先行地、发展环境高地,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广东制造强省建设要迈上一个重要台阶,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0%和35%;全省8—10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打造22个产值超千亿元工业园区。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启动实施“六大工程”。广东“制造业十九条”以目标为牵引、问题为导向,启动实施“强核工程”、“立柱工程”、“强链工程”、“优化布局工程”、“品质工程”、“培土工程”等“六大工程”。一要实施“强核工程”。重点以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推动广东制造从根本上强起来。也就是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选准攻关突破方向,抓住“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构建强大的制造创新体系,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二要实施“立柱工程”。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筑牢工业“四基”产业基础,重点谋划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三要实施“强链工程”。重点要建立完善产业链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着力强化重点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在强链控链中推动产业链向高级高端跃升。四要实施“优化布局工程”。重点是优化广东制造在“一核一带一区”合理科学布局,实现先进产业集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相得益彰、耦合融合发展。发挥广州、深圳“双核驱动”带动作用,把沿海经济带两翼打造成为制造业新的增长极,着力提升珠三角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地位。五要实施“品质工程”。重点构建广东先进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和世界一流制造业品牌。六要实施“培土工程”。重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厚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三是突出奖优扶强,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的制造业企业、首次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和新引进的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总部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由各级政府给予奖励;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南粤工匠精神。

  四是构建要素集聚支撑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广东“制造业十九条”强调了制造业的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保障,提出加强工业用地规范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切实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各地区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和产业保护区块;鼓励进行工业用地连片收储开发;全面推进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完善制造业企业融资促进政策;建立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报告一下,广东“制造业十九条”印发出台以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同时,相关工作已经同步展开。一是在推动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实施“强核工程”和“强链工程”。疫情发生后,我们以“战时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大力推动疫情防控重点物资攻关生产,先后出台支持“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生产”以及“装备企业研发制造相关设备保障生产”两项政策,已兑现8批次奖励超4500万元。二是实施“立柱工程”、“强链工程”以及“优化布局工程”,谋划推动一批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覃伟中副省长牵头,研究制订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方案,打造“百千万”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大型骨干企业培育计划,2020年超百亿元企业超300家;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5000家左右“小升规”。三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培育新兴产业链。推进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了“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等12个重大专项和“新型显示”等19个重点专项,项目总投入超过190亿元。四是构建制造业发展新平台,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在土地保障方面,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制度,提前下达5000亩城乡建设用地,用于支持各地重大制造业项目;在财政扶持方面,2020年省财政安排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76.53亿元;在营商环境方面,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全省实现“二十四证合一”,全省企业设立登记平均用时仅1个工作日。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制造业十九条”提出“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和产业保护区块”的措施均为全国首创。全省各地正大力推行这项政策,取得初步成效。比如,广州市划定工业产业区块面积621平方公里;深圳市划定工业用地总规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佛山市划定工业用地面积约350平方公里。这些都对我省制造业发展十分重要、十分关键。

  广东“制造业十九条”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抓好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形成引进储备一批,落地建设一批、投产达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我想,疫情背景下的企业家们、投资者、从业人员,肯定十分希望获取更多信息,帮助他们眼下的各种决策。这一点,你们能做到。谢谢你们!

  我的介绍到这里,再次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谢谢陈岸明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提问

  1、新华社记者:想问陈岸明副秘书长。我们知道,产业集群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请您介绍一下广东在培育发展“双十”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的一些情况。

  陈岸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广东“制造业十九条”提出要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任务,为此,副省长覃伟中带领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加快推动相关工作,现初步制定了《广东省培育发展“双十”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方案》,并开始着力推动。

  所谓“双十”产业集群,就是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精密仪器设备。

  “双十”产业集群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现代化产业集群。10个支柱产业集群,特点主要是量比较大,规模比较大,都是接近万亿级的产业集群,这体现了广东产业要“稳”,要稳步提升发展这一类支柱产业;另外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突出高成长性,这体现了产业布局里的“进”。所以,“双十”产业集群体现了一稳一进,推动我省先进制造业稳中求进,这是我省下来的一个重要指引。

  目前进展情况如下: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五个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在4月底就可以印发实施,其它的产业集群应该可以在6月底可以印发实施。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2、人民日报记者:想请问省工信厅的吴东文副厅长,集约高效利用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在广东工业恢复满工满产的过程中,“制造业十九条”对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有哪些促进作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

  吴东文:谢谢您的提问。工业园区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承载着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工业发展的要素。广东“制造业十九条”也明确的提出,要提升工业园区产业的承载能力。目前我省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51个,分布在21个市的110个县(市、区)。各工业园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我厅将会同地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有序推进满工满产。

  一是建立健全工业园区动态管理机制。支持有工业发展需要且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区域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园区经批准认定后,给予用地指标支持;支持开发程度较高的工业园区扩容;对不适宜发展工业的区域,撤销工业园区或调整园区范围。同时,加快推进园区土地连片收储,对小而散的各类工业园区进行清理、整合、撤并。打好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攻坚战,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支持省级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是集中资源培育重点园区及优势产业。实施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计划,支持园区围绕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品牌园区。实施园区产值倍增计划,择优选择湛江产业转移园、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园、珠海产业转移园、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园等一批工业园区,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水平工业园区。深入推进产业共建,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韶关、河源、清远、云浮等环珠三角地区,依托工业园区为珠三角外溢产业量身打造一批专业化产业承接基地。持续强化园区软硬实力,在全省工业园区推广“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优先推进5G的布网和应用,打造若干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提升园区信息化水平。

  三是建立园区发展长效机制。强化园区用地保障,将工业园区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各地区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优先保障园区用地。建立园区“反哺”机制,支持各地结合地区实际和园区发展需要将园区产生的收益通过一定方式“反哺”园区发展,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较好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给予用地指标奖励,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谢谢!

澳门日报记者提问

  3、澳门日报记者:有个问题想请问省商务厅的陈越华副厅长,广东作为外贸大省,也是利用外资的大省,受这次疫情的影响,目前已落地的外资大项目是否能够按计划如期进行?广东在吸引制造业外资重点项目落地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陈越华

  陈越华:谢谢你的提问。2019年,在全球跨境投资趋缓的形势下,广东利用外资稳健运行,利用外资总额增长4.9%。其中重大项目成为重要支撑,全省实际到资超1亿美元的项目达45个。今年1-2月份,全省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3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2%。2019年,广东省自贸试验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91家,实际利用外资73.38亿美元,占全省的1/3,同比增长28.4%。今年1-2月份,广东自贸区实际利用外资8.88亿美元,占全省的35%,同比增长15.1%。

  这一组数据说明,我省利用外资特别是外资大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根据调研情况,虽然当前的疫情对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个别在谈在建项目的进度有阶段性延缓,但从总体和中长期来看,我省经济向好的基本发展趋势没有变,在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变,外商长期在华投资经营的信心没有变,疫情的短期影响也不会改变我省吸收外资向好的趋势,广东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

  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省领导高度重视外资重大项目的落地。疫情期间省委书记李希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研究部署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全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外商在广东的投资,推动外资重大项目落地。第一,我们将《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尽快落实到位,继续做好招商、安商、稳商的工作。第二,继续用好用实“外资十条”,在人才、研发、金融等领域对外资企业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第三,运用好省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机制,重点从物流、劳动力、原材料及防控物资、供应链等五个方面对外资企业协调加强保障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我厅共协调解决LG、达能、爱立信、嘉吉、日立、东丽、飞利浦等50家跨国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跨国企业在粤发展的信心。

  省领导也高度重视外资重大项目的落地,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巴斯夫湛江新型一体化石化基地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是我国重化工行业首个外商独资项目。另外一个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也是超过100亿美元,现在按计划在推进当中。3月26日和4月7日,省政府分别与这两家公司召开了视频会议,表示广东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一如既往大力支持这两个大项目的建设,希望双方保持密切沟通对接,全力推进项目顺利建设。

  另外,受广东省及地方政府暖企政策鼓舞,香港太兴饮食集团在复工第二天,就宣布拟在本月内增加投资额9000万港元扩大在东莞茶山的生产、增加产品研发。宝洁公司拟增加广州宝洁黄埔工厂作为抗抑菌洗手液新的生产线,我厅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审批证照办理及紧急上市销售许可。三星视界拟投1亿美元在东莞厚街增资扩产。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在粤外资企业也看好广东的发展前景。欧姆龙公司表示,“广东一直是欧姆龙业务开展的重要地区,特别是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企业诉求,坚定了跨国公司在广东投资的信心。我们商务厅也将积极主动运用好这些措施,不断为外商在粤投资营造更好的环境,推动广东利用外资稳定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4、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想请问周紫霄副主任,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广东各大医院已经逐渐恢复日常诊疗。想请问目前民众在看病就医的环节上是否与疫情发生之前一样?在保障民生安全看病就医的环节上会采取哪些措施?

  周紫霄: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2月中下旬开始就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医疗服务。从我们目前监测的数据来看,全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门诊人次数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64.6%,新入院人数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9.1%。这两个数字显示了我们日常诊疗服务的恢复是有序的,基本上可以满足老百姓目前正常的看病需求。大家比较关心的,看病就医与疫情发生前有什么不一样?在这里我们也介绍一下。

  按照目前的防控要求,在就医流程上有三个环节与以往不同:

  一是强化了预检分诊的环节。所有患者和陪同人员在进入医疗机构之前,都必须经过预检分诊,由医护人员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

  二是增加了签署流行病学史问卷的环节。就诊时,医生会再次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是否有国外旅居史、重点地区旅居史,由医患双方共同签名进行确认。

  三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和排查。对发热门诊的就诊患者实行全排查,普通门急诊和新入院患者中有境外旅居史和湖北来粤人员,实行核酸检测和排查。

  同时,为了保障患者看病就医的安全,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对院内交叉感染环节严防死守。

  一是对患者排查三道防线进行严密部署,预检分诊、门急诊和住院环节构成了我们全方位排查的三道防线。

  二是多种手段减少人群在院聚集。我们既要看好病,也要减少老百姓像以前一样聚集在医院看病的情况。我们在医疗机构进行部署,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做到门诊就诊“全预约”;在付费环节,我们尽量增加多一点的付费点,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随诊随付”。对于慢性病开药的,做到“长处方”。对于配药买药,尽量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做到不出门。

  三是加大力度管住重点环节。在医院,除了病人之外,还有其他的人员,所以我们也重点做好医护人员、工勤人员、院外人员的管理,对门急诊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加强防控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强安保力量和导诊人员维持秩序。

  四是全力构建感控防护体系。我们以最严格的标准、最细致的措施、最刚性的要求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感染防控十项措施”。广东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医疗机构感控督导员制度”,就是为了防止院感。这就像一道坚实的保护墙,既防止患者在医院的交叉感染,也防止医护人员的感染,全面保障民众看病就医的安全。

  在此,我们也想通过媒体朋友再次呼吁:在医生和病人面前,疾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所以,在看病就医过程中,希望医患双方能够多一分互相理解、互相尊敬。大家到医院看病时,要严格遵循医院的就医指引,如实申报个人健康状况和旅居史状况。同时,自觉出示健康码,如有需要的,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和排查,遵守医院的规章。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要维持好日常看病就医、门急诊、住院、做手术等的诊疗秩序,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我的回答到此。谢谢!

中新社记者提问

  5、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广东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不少成效。请问杨厅长,接下来我省还有哪些新举措?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

  杨红山: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我省一直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24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32.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接下来,省人社厅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十九条”,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全面推进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能否抢占未来制造业高地,关键在人才,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广东技工”工程,重点实施服务现代产业发展、技工教育大发展、职业技能提升、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广东技工技能菁英培育成长、技能就业创业、工匠精神培育弘扬等七大行动,打造一支规模宏大、技能精湛、追求卓越的“广东技工”队伍,让“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到2025年,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居全国前列,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40%以上。

  二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将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方面大力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加快优化技工院校区域布局,创建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围绕制造业产业集群,开发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相关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技工院校与华为、西门子等8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一批制造业领域技能大师和创新能手。另一方面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实施新生代产业工人培养等十大工程,面向企业职工、农民工、下岗分流人员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力争今年培训200万人次以上。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大力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技工到企业活动。全省技工院校近18万名应届毕业生积极支援我省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创新开展企业职工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免费培训60多万人次,大力增强企业复工复产能力。

  三是大力激发技能人才活力。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加快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立交桥。提高高技能人才在各类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创新“技行天下”电视节目,树立“广东技工”典型,打造技能明星,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羊城晚报记者提问

  6、羊城晚报记者:昨天,省教育厅公布了今年春季学生返校时间安排,请问王创副厅长,如何保障学生返校平稳安全有序?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

  王创: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昨天下午,省教育厅通过官方微信发布了信息,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自4月27日起分期、分批、错峰返校。接下来,如何保证师生平稳、有序、安全返校,不发生聚集性疫情,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各地各校在安排学生返校工作时,要把握四个原则要求:

  一是安全第一原则。要切实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更严要求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当前尤其要加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无症状感染者返粤和境外输入等风险的管控。二是稳妥审慎原则,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返校必须达到教育部和省政府规定的学生返校条件与要求,要在逐县(市、区)、逐校、逐项对照清单验收把关、履行规定审批程序后,按照错峰、分期、分批返校要求安排学生返校。三是大体同步原则,坚持以市为主、上下协同,原则上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校两周内完成学生返校。四是区别对待原则,对疫情情况复杂的学校及重点人群返校时间要严格把关、统筹安排。

  学生返校前这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宝贵、非常关键的窗口期。为确保师生返校安全,我们重点做好九项工作:

  一是落实责任。各地党委、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学生返校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三全”“五管”“四精准”“六分”“一独立”校园疫情防控方案。织密织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防控工作网络,压实责任管事,分类施策管人,明确标准管场所,明确规范管过程,备齐预案管应急,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不留死角。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的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在学校内各院系、各年级、各班级的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每个教职员工学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精准安排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分院系、分年级、分班级、分省份、分期、分批,有序错峰返校。我们要求大专院校要设立独立的健康观察区域,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业人员、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的保障。

  三是加强重点群体人员的健康管理和服务。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4月8日后从武汉返粤师生,应居家或在校内健康观察满14天,且核酸检测阴性者方可参加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湖北省返粤师生,应提前报告社区,并根据学校所在地政府有关要求,凭电子健康码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境外返粤师生,应提前报告社区,根据国家、省及学校所在地政府的要求进行健康管理,无异常方可返校返岗。

  四是做好物资保障。目前,全省各地市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儿童口罩、成人口罩。各地政府还将加强统筹协调,在学生返校前,确保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储备充足到位。

  五是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加快完善和规范中小学卫生健康副校长的配备,同时,各地抽调卫生专业人员进驻学校,指导学校开展日常防控工作,确保每所学校至少要有1名医护人员。

  六是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在学生返校前对教室、食堂、宿舍等重点场所进行预防性清洁消毒和通风。应对人员可能密集且自然通风不足的场所进行改造,安装机械通风装置,确保通风条件良好。增加洗手设施,确保师生能够及时洗手,保持清洁。

  七是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就餐、住宿等人员聚集性活动的行为规范、过程规范。要制定错时作息表,实行错峰上课、错时分餐、分散用餐。指定学生课外活动区域、进出线路,引导学生错时分区活动。

  八是加强校园应急演练。在学生返校前,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演练,对可能产生人群密集的各项活动,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置、应急预案的启动及处置过程至少演练1次,通过演练,相关部门、人员必须熟悉应急处置内容和流程。

  九是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做好返校后课堂教学与线上教育的衔接。准备好学生返校后“疫情防控第一课”。

  目前,离第一批高三初三学生返校,还有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我们有信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为师生安全返校创造有利条件。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7、科技日报记者:4月8日,省科技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广东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方面有不少进展和成果。随着疫情防控的有序推进,科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更突出,请杨军副厅长介绍一下广东将如何发挥科技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

  杨军: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结合我省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现代工程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了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其中,特别是瞄准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大力加强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的研发,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目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状态之下,国内制造业确实面临着供应链卡壳、国内商品出口难、企业复工不达产、产业政策急需调整等现实困难。我们将通过加强重点领域的研发,落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制造业十九条”,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引领和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举措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精心遴选高质量项目。我们将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深入相关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摸查,进一步了解真正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鼓励以企业牵头申报、产学研联合实施,让科研成果真正形成落地,带动行业产业创新发展。通过重大专项+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一批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重点破解前沿新材料、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的痛点问题,通过不断打造国产化的产业生态圈,最终达到核心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的自主可控。

  据统计,在前期已经立项的项目中,格力、美的、广汽、比亚迪、中兴、大疆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牵头,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90%以上。

  二是继续多元化地组织和实施重大项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除了竞争择优类的项目外,还将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定向委托、揭榜制、并行资助等项目的组织方式上深入探索,以精准组织实施好重大项目。我们将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积极引入国家的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到广东实施和产业化,补齐广东产业体系的短板,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优秀项目到广东进行持续的技术攻关和落地转化提供新的舞台。对于突发的关乎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像我们现在面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快速启动应急响应专题,简化立项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可第一时间用于科研攻关。4月8日,我省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等三家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技术创新联盟在短时间内整合各方的优势力量,聚焦服务传染病诊断试剂、新法传染病疫苗研发等相关产业,集聚了各领域的骨干龙头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行业服务、研发支撑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等,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广东力量。

  三是继续面向全国开放,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在项目组织方面,继续采取“全国申报、广东承接”的组织模式,面向全国(含港澳地区)组织申报,吸引大批的省外高端研发机构、高水平科研团队、高素质科研人才落户广东,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在已立项的项目中,由省外(含港澳地区)单位参与的占74%,吸引了一批院士团队及中科院院属科研机构、港澳高校等机构积极参与。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面向全国开放,集聚优质的科研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实施未来产业的培育行动,壮大引领发展新动能。一方面,我们将密切跟踪前沿技术,超前布局重点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先进材料、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力争取得技术突破,抢占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聚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难点问题,全力推进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引领制造业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在做好“双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同时,通过科研布局和实施技术突破,培育一大批未来型企业,孕育形成以前沿技术为支撑的未来产业,培育引领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谢谢!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提问

  8、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源要素保障。请问广东在强化制造业项目土地资源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方为民

  方为民: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一直是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重点服务保障对象。今年,为服务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我厅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迅速出台多项务实管用措施,切实做好自然资源保障服务,全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省委“制造业十九条”,围绕实施“六大工程”(强核工程、立柱工程、强链工程、优化布局工程、品质工程、培土工程),改革创新、精准施策、优化服务,助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倾斜安排制造业发展用地规模和指标。支持各地将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优先保障省、市重点制造业项目用地需求,优先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建设标准厂房。对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内建设容积率超过2.0的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用地指标由省全额返还给地市。

  二是提质提速制造业用地审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部署,将省管权限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三旧”改造用地审批等审批职权委托下放地市行使,“三旧”改造实现省级零审批。

  三是大力推进制造业用地改造升级。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用地进行搬迁改造,原用地符合“三旧”改造条件的,可交由其自行改造。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三旧”改造转型升级,加大对“工改工”项目奖补力度。

  四是创新工业用地出让模式。推行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多种工业用地供应模式,对属省优先发展产业的制造业项目允许可按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工业用地最低价70%执行,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五是允许工业物业产权按幢按层分割转让。允许制造业企业将其国有工业用地上的厂房或仓库按照幢、层为基本单元进行分割并转让给产业链合作伙伴,同时鼓励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可不受5年内不能多次转让以及转让后原持有人剩余的面积不低于原面积40%的限制。

广州日报记者提问

  9、广州日报记者:想问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先生,随着广东中小学复课开学,之前开展的线上教学如何与学校开展的现场教学有效衔接起来?

  王创: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我省自3月2日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校线上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学生返校后,各地各学校要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组织学生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精心做好初高中非毕业年级教育教学衔接工作。要利用返校前四周左右的时间,认真开展线上教育诊断评估,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摸底和诊断,精准分析学情,区别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制定教学计划。返校后做好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较好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切实做好教学衔接。小学阶段学生返校后全部坚持零起点教学。

  二要加强初高中毕业年级指导。要统筹考虑初三和高三参加毕业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增强毕业年级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科学有序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认真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加强考试升学有关政策和工作安排的宣传和解读,有效缓解学生和家长焦虑情绪。

  三要更多关爱特殊群体学生。要坚决落实控辍保学任务,切实做好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对因疫情不能按时返校的学生,学校要通过线上教育等方式,继续指导做好居家学习。要重点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辅导帮扶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四要持续发挥线上教育作用。要认真总结疫情期的线上教育的经验,及时挖掘线上教育的典型经验、优秀案例,将线上教育从应急之举变成课改教改的常态之举,继续做好线上教育资源开发和运行维护工作,着力搭建常态化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欢迎大家继续将感兴趣的问题发到省政府新闻办的电子邮箱,我们接下来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建议,组织相关单位与大家见面、回答问题。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